日期:2023-01-05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1、字是门楼书是房。
2、开山平地——积少成多
3、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4、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5、钻了牛角尖——专想一点
6、铁打的锁链——环扣一环
7、黑瞎子按键盘——乱弹琴
8、大庙里的娘娘——有求必应
9、拔了桩的篱笆——七倒八歪
10、显微镜看人——把人瞧小了
11、狗熊戴凉帽——里外不像人
12、老人家拜年——年不如一年
13、黄狼拜狐狸——个比一个坏
1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15、树头上的八哥——有嘴说别人
16、耗子陪伴猫睡觉——练练胆子
17、四川马——小秧儿(身躯不大)
18、不到西天不识佛——非去西天不可
19、初三的月亮——缺得太多;缺口大
20、秀才不打架不动手——讲礼(理)
21、着三不着两见“道三不着两”。
22、嚼着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23、猪圈门上贴对联——吃了睡,睡了吃
24、鬼遇张天师——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25、掉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26、久旱逢甘雨——及时;喜煞人;正是时候
27、同烧一炉香(惯)比喻有共同的心愿。
28、过年的皇历没用场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29、树老易空,人老易松见“人老易松,树老易空”。
30、汗毛梢上都长着心眼儿(惯)形容人非常智慧、机警。
31、踢破了门槛(惯)形容上门的人很多或某人来的次数很多。
32、媳妇堂前拜,公婆背利债(谚)指旧时穷人家要靠借债来娶媳妇。
33、属螃蟹的——鲜美在里面(歇)比喻才能、优秀品德或财物等不外露。
34、报喜不报忧(惯)只报告喜庆的消息,不报告坏消息。指隐瞒真实情况。
35、柴无一根,米无一粒(惯)没有一点儿柴草和粮食。形容生活贫困得柴米不继。
36、话激话,没好话(谚)指对话不应语带刺激,不然会越说越难听,越说越恶毒。
37、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惯)比喻有野心的人潜伏起来等待时机到来。
38、逮着旋风就是鬼(惯)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比喻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39、落在圈套里(惯)指掉进了别人设计好的陷阱里。 也作入圈套。 上圈套。 中圈套。
40、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歇)窍:本指窟窿,转指窍门。比喻对某件事一点儿也不懂。
41、老师常用“大树成林不怕风,十根细线拧成绳”这句话来教育我们要搞好团结。(河北·抚宁)
42、言语传情不如手(谚)用手指弹奏出的音乐,比语言更能传达丰富的感情。指演奏器乐最能传情。
43、爸爸教给我一个看天气的口诀:“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江苏·海安)
44、小侄儿刚睡一会儿就醒了,在床上直哭。奶奶说:“就睡这一会儿,还没有一个屁臭得久。”(广西·鹿寨)
45、小明见妈妈在炒肉,馋得眼巴巴望着锅。妈妈瞪了他一眼说:“看你,眼睛吹得灯熄了。”(湖南·冷水滩)
46、米粒是米粒,糠皮是糠皮(惯)米粒糠皮原本是一体的,经碾压而分离开来。比喻关系破裂,互不来往。
47、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惯)比喻条件、环境差的地方出了俊美、优秀的青年。 也作“鸡窝里飞出金翅鸟儿”。
48、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别进店(歇)《水浒传》描写武大郎身材矮小。指人妒贤嫉能,不能容纳比自己强的人。
49、我和妈妈走亲戚,看着妈妈走得并不快,可我总是跟不上。妈妈笑着说:“紧走赶不上慢不歇呀,孩子。”(河南·尉氏)
50、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谚)戴天:共同在一个天底下活着。指杀害父母亲的仇人,和自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绝不能宽容。
51、见好就收(谚)事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取得应得的效果时,应及早收住,以免做过了头。指人贵知足知止,不可贪得无厌。
52、一到冬天,我就好感冒,常常嗓子刚刚不疼了,又开始咳嗽。妈妈说:“你这是去了个孙悟空,又来了个猴儿。”(河南·新野)
53、不管做什么,妈妈总是护着我。奶奶说:“这孩子让***给惯坏了,成了豆腐掉在灰窝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河南·新野)
54、洞庭湖的麻雀——见过大风浪的(歇)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比喻人见过世面,经历过大的风浪。
55、养不教,父之过(谚)对孩子只知生养而不知管教,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指对后代除了生养,还要教育。 也作“养子不教父之过”。
56、小明想出风头,到朋友家借了辆摩托,刚骑到马路上就摔倒了,结果伤了腿。邻居大妈说:“看来风头、霉头两隔壁啊!”(浙江·温州)
57、砍柴上山,捉鸟上树(谚)要想砍柴,你就得上山;要想捉鸟,你就得上树。指有了确定的目标,还必须找对门路,盲目乱干不会有结果。
58、有他不咸,没他不淡作用不大,显不出他来。古华《九十 九堆礼俗》:“谁都不曾把她放在眼里,正如老话讲的:有他 不成,没他不淡。”
59、 开口见喉咙说话直截了当。或说话暴露了底细。丁玲 《穿工》:“你没看见他这一向老是对你挤眉弄眼的,哼,开口 见喉咙,瞒得过我!”
60、人心换人心释义:相互以真诚之心相待。例句:那是人心!人心换人心,那是自己的心换来的。T市谁不知道他蒋岐山是够朋友、肯帮忙的人?
61、净水泽必深释义:比喻人知识渊博,谦虚谨慎,不显示自己。例句:凌雪春问:“说我什么?”夏小云道:“净水泽必深,满瓶摇不响,精工出细活。”
62、孙子有理打太公做事不能看人的身份,而要看有理没 理。高云览《小城春秋》:“谁叫你不务正业啊!孙子有理打 太公!你做什么叔叔!还不给我滚!”
63、刘伯伯常因为丁点儿大的事,生一肚子气。邻居张爷爷劝他:“气愤催人老,快乐变年少,无论碰到什么事情,你都要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呀!”(四川·内江)
64、傻子看到晚,乖人看一眼(谚)看人时,头脑简朴的蠢人,不眨眼地一直看;智慧乖觉的人,只看一眼就够了。指死盯住不停地看人,是粗野愚蠢的表现。
65、长痛不如短痛(谚)本指长期受着慢性疾病的折磨,不如下决心忍受一时剧痛彻底除掉病根。比喻为了避免长期的不快或麻烦,不如痛下决心予以解决掉为好。
66、人有同貌人,物有同形物(谚)世界之大,偶然也会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外形完全相同的物。指人和人、物和物相像,这是大自然的巧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67、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此心愿,只是力量有限,办不到。成 语:力不从心。海外陈若曦《向着太平洋彼岸》:“教授死的 死,病的病,剩下的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68、 立着也是死,跪着也是死不论态度软硬好坏,都逃避不 了惩罚。申跃中《挂红灯》:“现在,要把这些树都糟蹋了,反 正立着也是死,跪着也是死,那就不如立着死!”
69、城楼上雀儿——好耐惊耐怕的虫蚁儿(歇)城楼:修建在城门洞上的楼,用来瞭望敌情和指挥作战。虫蚁儿:方言,称麻雀一类的小鸟。比喻见过世面,经得起惊吓的人。
70、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谚)港:港湾。指船再多,也不妨碍水上交通;车再多,也不妨碍陆路交通。比喻人虽多,各做各事,互相之间并不妨碍。 也作“船多不碍江”。
71、一失足成千古恨释义:犯了严峻错误,终身悔恨。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轻时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误,却没想到竟会改变自己一辈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运……
72、果蓏失地则不荣,鱼龙失水则不神(谚)菔:瓜类植物的果实。指瓜果离开土就不能生长繁荣,鱼龙离开水就没了灵性。比喻人才假如没有发挥才干的必要环境,就会无所作为。
73、蛟龙本非池中物释义:蛟龙:古代传说能兴风作浪、发洪水的一种神龙。比喻英雄人物总有施展才能的时候。例句:袁金铠笑呵呵地说:“雨亭,蛟龙本非池中物!你真有远见。”
74、赞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谚)同是一张口,能赞扬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应该多做扶助人和赞扬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损伤人的事。
75、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歇)元宝:旧时较大的金银锭,银的一般重五十两,金的重五两或十两。指爱财赛过爱性命。挖苦人极其吝啬。 也作“揣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76、把别人的棺材拾到家里哭没事替别人操心,自找麻烦。 明代《西游记》:“八戒近前道:你是怎的起哩?专把别人棺 材抬到自家家里哭!不要烦恼!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 何干!”
77、贱陀螺——不打不转(歇)陀螺:海螺形玩具,木制,玩时用绳子或布条缠绕后用力抽开,使竖立旋转,越抽打转得越快。本指陀螺不抽打就不转,转喻不施加压力或不来硬的就不服从。
78、提起心头火,咬碎口中牙形容人恼怒或仇恨。成语:怒 火中烧、明代《古今小说》:“陈巡检在屏风后听得说,正是: 提起心头火,咬碎口中牙。陈巡检大怒,拔出所佩宝剑,劈 头就砍。”
79、锣鼓长了无好戏(谚)锣鼓:锣和鼓,两种打击乐器,常在正戏开演之前敲打一阵。指锣鼓敲打的时间长了,是为正戏的演出拖延时间,正戏准定不会好。比喻时间拖得长了,事情就办不好。
80、桃李满天下桃李,指结出的果实。指培养了很多人才。 姚雪垠《李自成》:“他想,黄、叶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黄 更是当代大儒,国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故旧 门生身居显要。”
81、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歇)曹操:东汉末期魏王,善于权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足智多谋。指曹操和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聪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82、久经大海难为水释义:见过大世面,小事情不放在眼里。此句是元稹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的变体。例句:“我也不会让你们吓住!我马之悦是久经大海难为水的人,比你们厉害的人我经的多了!”
83、一天早上,我起床迟了,顾不得吃早饭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中午放学回家,端起饭碗就吃。我对奶奶说:“今天的米饭做得真香。”奶奶笑着说:“不是今天的饭香,是肚饥好下麦仁汤。”(湖北·钟祥)
84、芳芳跑到妈妈面前说:“妈,三婶家的猪还是没圈,把园里的菜又拱了。”***一听,想想上午拱倒的几棵小树刚扶好,不由来了气:“你三婶就怕猪长慢了,巴不得扒着腚眼子吹!也不问糟践人不糟践人。”(江苏·新沂)
85、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释义:眼力不同,有的识货,有的不识货。例句:“嘿嘿,龙跟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我金某人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地界看了十几年的风水,像这样好的山形地势见着的还不多。”
86、女儿在婆家受了委屈,回娘家直哭。王大妈心疼地抹眼泪:“唉,正月的宝,三月的草;儿在娘家是块宝,在婆家就成了草啊!”王大伯见状,不满地说:“到山砍柴,见河脱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哭什么!”(甘肃·岷县)
87、八月十五睛,正月十五看龙灯释义: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谓中秋日晴,元宵节就无雨雪,可以看灯了。例句:谚语不是说:“八月十五睛,正月十五看龙灯。”看来,来年的元宵节就可以把龙灯看个够了!
88、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释义:指待在家里不出门,不与外界接触。“迈”又作“进”、“跨”。例句:李德才舔着长胡子,说:“你跟她不一样,你是大家闺秀,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跑出来跟黄毛丫头们一块放牛割草?”
89、说大话不怕风煽舌头说空话说大话没有用。类似的:说 话不怕牙疼/说大话不怕噎嗓子/站着说话不怕腰疼。浩然 《艳阳天》:“说话不怕风煽舌头。我要像她们那样,无牵无 挂,我也当积极分子,整天跟你一块开会、办公!”
90、少年夫妻老来伴(谚)年轻时是夫妻,同心协力,生儿育女;年老时是伴当,相互关照,彼此体贴。偏指夫妻到了老年,更需要彼此间无微不至的关爱。 也作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日不见问三遍。 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越老越相亲。
91、 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形容复杂矛盾的心理。 类似的:搬倒了五味坛子。成语:百感交集。台湾琼瑶《月 朦胧鸟朦胧》:“灵珊用手托着下巴,呆望着他们两个,一时 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92、孔夫子搬家——净是韦(歇)孔夫子:即孔子,春秋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设想家里的书一定很多。 净:只。书:谐“输”。指总赢不了,或总是失败。 也作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孔夫子搬家——都是书。
93、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释义:比喻当面不说人家的短处或人家忌讳的话。例句: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不犯着牵三挂四的。俗话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姑奶奶骂我,我不敢还言;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的脸上怎么过得去?
94、临上轿再扎耳朵眼旧时习俗,女孩子要在耳垂上扎孔, 长大好戴耳坠。出嫁时再扎,已经迟了。比喻预先没有准 备好,临时忙乱。浩然《艳阳天》:“缺什么,今天趁着赶集, 买一买。谁要是不去赶集呢,就让别人捎着买一下。千万 别等着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
95、 以人血染红顶子顶子,清朝官员帽子的装饰品,表示官 阶,即所谓顶戴花翎。此语意为:靠杀害别人升官进爵。鲁 迅《坟》:“民国元年以前稍不同,先说是康党,后说是革党, 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荣,但也未 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之意。”
96、月8日那天,爸爸送了一束玫瑰花给妈妈。妈妈像小孩子似的兴奋得不得了,但她立即不安地问道:“这束花该能买好些菜了吧?”爸爸笑了:“你呀——就似乎一个在台上表演的模特儿,大家正欣赏得起劲时,你却打了一个喷嚏!再雅再浪漫的事经过你,都变成柴米油盐了!”(重庆·南川)
97、镜子“镜子”,人们每天在使用,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当然,水是天然的镜子,有诗曰:投石刺破水中天;有寓言日:猴子捞月亮。讲的都是水的照影作用。那么,作为实物的镜子,是怎么来的呢?它经历了石镜、铜镜、玻璃镜三种形态。据传说,女娲补天时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石镜,这便是最早的镜子。这种上古时期传说的石镜,被现代技术所证明,装修用的大理石、花岗岩经过抛光后都光亮如镜。第二种形态金属镜随着青铜器的发明而产生,有出土实物为证。从出土的铜镜来看,唐代较多。当时,铜镜已较普及。史书有载,魏征谏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文物和史料记载相印证,那时铜镜已经相称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发明,取代了金属镜。
98、刘寄奴“刘寄奴”是一味中草药,它是用人名命名中草药的级别最高的人。 “刘寄奴”本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蹿。第二天他又上山,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们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为人疗伤,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碰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道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革,于是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99、感冒“感冒”也叫伤风,是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它看似是个现代医学流行词,其实古已有之,它源自宋代。宋代的最高学府是太学,隶属于国子监,负责招收官民子弟学习经典。太学有严格的考核升级制度和治理规定,凡是太学生有特别情况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请假薄上登记。这个请假薄的封皮上,常按惯例写上“感风”二字,因此被称为“感风”簿。“感风”是医学词,感风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风寒的侵袭,造成身体不适。太学生毕业后通常会成为学者或官员,因此“感风”这个请假的理由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官场。例如,宋时的馆阁有规定要求天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员值宿,也就是值夜班,这是个很辛劳的差事,因此官员们常以“感风”、“感冒”、“伤风”为由请假。到了清代,“感冒”更受官员们的青睐,是官员请假时最常用的托辞。再后来,感冒被大众广泛认可,成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