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4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1、隔山摘李子一难得
2、铁钉钉铁板——硬对硬
3、霸王别姬——无可奈何
4、靶子上看箭——看结果
5、十步九回头——难舍难分
6、太平洋搬家——翻江倒海
7、板刷掉了毛——有板有眼
8、河里的鹅卵石——精光光
9、灶王爷上天——有啥说啥
10、乐队里的锣鼓——任人敲打
11、九曲桥上拖毛竹——拐弯抹角
12、天鹅落到鸡窝里——盛不下它
13、野花树长在石崖上——盘根错节
14、东海洋里的黄沙——经不起浪来磨
15、打着灯笼偷驴子——明人不做暗事
16、瞎猫碰着死老鼠——凑巧;好运气
17、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18、桂花树旁修厕所一一一阵香来一阵臭
19、何家姑娘嫁郑家——郑何氏(正合适)
20、鹦鹉的嘴巴——光会学舌;会说不会做
21、瞒上不瞒下瞒上轻易,瞒下不轻易。
22、债有主,冤有头见“冤有头,债有主”。
23、烂船拾起有三斤钉见“船烂还有三千钉”。
24、两面光(惯)比喻做事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25、妓爱俏,妈爱钞见“鸨儿爱钞,姐儿爱俏”。
26、成气候(惯)比喻有成就或有前途、有出息。
27、牙齿打掉朝肚里闷见“打落牙齿向肚中咽”。
28、剪牡丹喂牛(惯)比喻糟践、浪费珍贵的东西。
29、一棍子打死(惯)比喻对人或事粗暴地全盘否定。
30、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1、淮阴将兵——多多益善见“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32、不是省油的灯(惯)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对付的人。
33、人无再少年,花有重开日见“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34、吃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35、树上十鸟,不如手握一只见“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36、乌不三,白不四(惯)乌:黑。 形容人不三不四,不像样子。
37、搞鬼把戏(惯)指暗中使用阴险的手段或计策。 也作“搞鬼名堂”。
38、腊月水土贵三分(谚)指旧时一到腊月,逼近年关,所有货物都要涨价。
39、吊胃口(惯)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产生爱好或欲望。
40、矮子登楼梯——步步高升(歇)喻境况、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职位不断提高。
41、不磨不难不成人(谚)不经受磨难,就很难成为有用的人才。指磨难是成就人才的有效途径。
42、期中考试临近了,我才忙着翻书。妈妈说:“你这是临上轿现穿耳朵眼,早干什么去了?”(河南·西华)
43、娶媳妇盖厦,提起来害怕(谚)厦:房屋。指娶媳妇和盖房子这两件农家的大事往往耗财费力,旷日持久。
44、我本来吃饱了,可看到盘子里还有点儿鱼,又要吃。爸爸故意逗我说:“多吃一口,不如喂狗。”(河北·张家口)
45、老不以筋骨为能(谚)指人到了老年,筋骨弱化,不能再凭力气逞能。 也作老不以筋骨为力。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46、爆冷门(惯)冷门:原指赌博时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门。比喻在不引入注重的地方,忽然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47、弟弟把花瓶打坏了,姑妈追问这事,他却不承认。姑妈说:“纸包不住火,油掺不得水,从小不能说假话。”(湖南·长沙)
48、我写语文作业错了一个字,爸爸打了我一巴掌。爷爷批评爸爸说:“孩子有错要耐心教,哪有挖井只一锹。”(江苏·新沂)
49、有钱常记无钱日(谚)指有钱时必须经常记取没钱时的困苦,只有如此,才能厉行节约,才能保持人在清贫中的种种美德。
50、快十点了,我还在玩。妈妈一边催我早点睡,一边说:“一顿吃头猪,不如一觉呼。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学习。”(安徽·舒城)
51、鱼怕水浅,人怕护短(谚)鱼在浅水中,不轻易存活;人要是护着短,越护短处越多。指人有错误要指正,护短只能发展缺点。
52、先小人,后君子先讲明了,按规矩办事,才能讲友好,讲 礼貌。老舍《四世同堂》:“我们先讲好了诊费吧?先小人后 君子!”
53、一字值千金文章或书法好,受重视。清代《二十年目睹 之怪现状》:“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虽不及古人,打个对 折是要的。”
54、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惯)指有什么贡献什么,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也作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有人的出入,有钱的出钱。
55、七月半,八月半,人出大汗天善变(谚)指农历的八月间,暑气未退,秋凉开始,人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天气忽冷忽热,变化不定。
56、谁给你嘴上贴着封条释义:没有人不让你说话。例句:内当家急了,一骨碌爬起来,穿衣服,“你这人真是,谁给你嘴上贴封条咧!”
57、打着[某人]的旗号借用堂皇的名义。明代《金瓶梅》: “又一件,应二哥,银子便与他,只不叫他打着我的旗儿,在 外边东诓西骗。”
58、若依佛法,冷水莫呷(谚)呷(xia):喝。要是严格按照佛教教义的规程行事,就连冷水都不能喝了。泛指凡事都要灵活通变,不可拘泥。
59、哥哥考上大学后,妈妈预备拼死拼活地也让我考学。邻居二伯劝道:“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铜,你还是让他下地干活吧!”(甘肃·镇原)
60、爸爸常常叫妈妈做这事做那事,可自己什么也不做。妈妈说:“光说不做假把式,连说带做好把式。说到底,你还是假把式。”(四川·渠县)
61、买香囊吊泪——睹物伤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旧时常挂在腰间,可作赠品或传情的信物。指看到与已有关的物品,引起伤感之情。
62、倒骑毛驴,往后看释义:比喻总看过去,看不到进步。例句:对于这一点,连里有过不少扯淡的说:崔国华落后,是倒骑毛驴,老往后看。
63、百姓斗不过官,凡人斗不过仙(谚)官员有权有势,仙人有法有术,一般人不是对手。旧指普通百姓地位低下,招惹不起有钱有势的人家。
64、鱼找鱼,虾找虾,两个浑人凑一家(谚)浑人:糊涂、不明事理的人。指人的相亲相近,总是以志趣相投为根据的。此处专指素质低下的人。
65、百闻不如一见释义:听到不如看到可靠。强调亲眼看见很重要。例句:孙主任马上笑了:“哦,你就是李秋兰同志?哈哈,百闻不如一见哪!”
66、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应该负责,牵扯不 到别人。清代《红楼梦》:“我只恨他为什么这么胆小,一身 作事一身当,为什么逃了呢?”
67、钟在寺院声在外释义:比喻名声在外,人人都知道。“声”又作“音”。例句:你还不知道我这个人是钱到手饭到口,钟在寺院声在外,开费大着哩。
68、大海禁不起瓢儿舀只减少,不增加,总会有穷尽的时候。 李英儒《还我河山》:“只要埋头下工夫,大海搁不住勺子舀, 一万重山也有爬到头的时候。”
69、 养熟的鸟也会飞走指限制不了行动自由。汪曾祺《大淖 记事》:“这种事在大淖这个地方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养熟 的鸟还有飞走的时候呢,何况一个人!”
70、邻居李大婶家被盗,损失不小。妈妈安慰伤心的李大婶:“蛤蟆再跳,跳不出水塘;坏人再躲,也躲不过法网。你宽宽心,坏人终会被绳之以法的!”(湖南·醴陵)
71、一寸光阴一寸金(谚)光阴:时光。光阴逝去一寸,就像耗去一寸黄金一样可惜。指时光非常宝贵,必须格外珍惜。 也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2、—个天聋,一个地哑双方都不善言谈。清代《红楼梦》: “林之孝两口子,锥子儿扎不出一声儿来的;我成日家说他 们倒是配就了的一对儿:一个天聋,一个地哑。”
73、人作千年调,鬼见拍手笑(谚)调:谋划,打算。人生不过几十年,却要作千年的谋算,其愚妄连鬼也会拍手讥笑。指人生苦短,只可做最切实际的事,莫作无聊的空想。
74、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释义:荒旱:闹灾荒。厨子:厨师。灾荒再重,也不会饿死厨师。例句:老王,俗话讲,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你这个伙头军怎么搞的,比我还瘦?
75、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释义:“蒸”:谐音“争”。指不为别的只是为争一口气。例句:气死、饿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敌人拼死!卖掉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
76、远说不如样子比实物比空说有力量。刘澍德《桥》:“远 说不如样子比,今年我们每亩增产一成,自己就心满足足 了,可是我省九个农业社有的增产二成,有的增产到三成 二!”
77、放麦假了,小强问爸爸:“咱家的麦啥时收?”小强爸笑着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快了。”“一麦顶三秋哩,咱可得快打快收啊!”小强妈接过话茬儿,认真地说。(河南·太康)
78、高二叔跑运输折了本,半年后忍不住又想投资做生意。高二婶胆怯地说:“上次欠的债咱才刚还上,你心又痒痒了?你可别前脚出了螃蟹窝,后脚又踏进烂泥塘。悠着点吧!”(河北·石家庄)
79、无病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谚)人只要身体健康,无病无灾,精神自然轻松舒畅;再有个儿子继续家业,一切就都感到满意。多指在私有制社会里,有个顶门立户的继续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80、喇叭是铜锅是铁释义:比喻从本质上熟悉一个人的价值和作用。例句:哼,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喇叭是铜锅是铁,小韦!现在我只能对你说,你有值得骄傲的年龄;我呢,也有不算太贫乏的经验。
81、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满意一切要求,要什么有什么。 类似的:要东有东,要西有西。香港梁凤仪《千堆雪》:“自出 娘胎,就锦衣玉食,穿金戴银……自懂性以来,就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82、铁打房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歇)绣针:绣花针。指只要功夫下到了,事情自然就能办成。多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下大工夫,就一定能成功。 也作“铁打的房梁磨成绣花针——工到自然成”。
83、隔年的黄历不管用(谚)黄历:也作“皇历”,历书。历书只标本年度的日、月,隔了年就没用了。泛指过了时的东西就没用场。 也作隔年的皇历作不得数。 去年的皇历看不得。 过年的皇历没用场。
84、钦差大臣满天飞(惯)钦差大臣:也叫钦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到外地处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多用来比喻上级机关派来的、掌有大权的官员。讽刺上级派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发号施令的人太多。
85、骏马跟前,小马打蹄难;老鹰跟前,鸟儿唱歌难释义:比喻在威严的大人物面前不容小人物自由随便行动。例句:拉莫,“骏马跟前,小马打蹄难;老鹰跟前,鸟儿唱歌难。”你赶紧出来投降,我不杀你!
86、吃的河水,管得宽吃河水,不必关心河的宽广。谓干涉 太多,多管闲事。或说:吃河水长大的,管得宽。周立波《暴 风骤雨》:“你吃的河水,倒管得宽,这是你说话的地方?也 不脱下鞋底,照照模样。”
87、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卖,兼指卖弄,自己卖弄或炫耀,自 我吹嘘。老王,也说:王婆。成语:自吹自擂。老舍《四世同 堂》:“你看,要是对别人,我决不会说刚才那一套话,怕人家 说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88、荆人不贵玉,蛟人不贵珠(谚)荆人:荆山治玉的人。蛟人:潜海采珠的人。荆山产美玉,荆山人就不稀罕美玉;蛟人采珍珠,采珠人就不稀罕珍珠。指盛产宝物,便不觉得宝物可贵。借指人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
89、把死蛤蟆说成活的,活蛤蟆说成死的释义:比喻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例句:这里还有一种人叫“律师”,专门“编筐捏篓”,颠倒黑白,只要你有钱,他能把把死蛤蟆说成活的,活蛤蟆说成死的。一张传票下来就得要几块钱酒钱。
90、爸爸贷款办起了加工厂,妈妈在一旁唠叨:“八字没一撇,九字没一钩,款可没少贷。”“只有舍得银弹子,才能打下金凤凰。”爸爸也不含糊地说,“银弹子不在手,凤凰飞来你瞪眼瞅。我这也是人马未动,粮草先行。”(河南·新野)
91、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谓依靠别人靠不住。类似的:靠墙 墙倒,靠壁壁歪/靠人靠跑了,靠墙靠倒了/依神神跑,依庙 庙倒。成语:无依无靠。贾平凹《废都》:“他窝囊一辈子了, 胆子也小得芝麻大,只怕将来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92、我要给牛筛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刚才把筛子放哪儿了。妈妈说:“不是让你放到东……”妈妈的话还没说完,我便抢过话茬:“知道了,知道了。”妈妈说:“人家背起来了,你也扛起来了;人家说出来了,你也想起来了。”(河北·深州)
93、打免的不嫌兔多,吃鱼的不怕鱼腥释义:比喻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嫌多、嫌不好。例句:以前,咱是避着他们走;往后,就得迎着他们走,不然,到哪搭去弄枪?打兔的不嫌兔多,吃鱼的不怕鱼腥,瞅准了,得下手时就下手,枪不就到了咱的手里么?
94、 东山的土地爷,到西山就不灵了各管一方,管不了别人的 事情。或说:东头的火神爷,到西头就不灵了。西戎《丰产 记》:“办法是条好办法,金皇后玉米比普通玉米产量高,这 我并不怀疑,这几年在报上常看见这方面的情况,可是东山 的土地爷请到西山灵不灵,我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95、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惯)三界:佛教用语,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原指超然于尘世之外,得道成仙;后指出家修行的人不问世俗之事,脱离世俗羁绊;现在多指人超脱于社会生活之外。 也作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96、雷同“雷同”现在指两个东西极为相似。一般指抄袭现象。 “雷同”最早出处是《礼记》。《礼记·曲礼》上记载:“毋剿说,毋雷同。”汉代郑玄注:“雷之发生,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已,不当然也。”意思是说,打雷的时候,万物同时都响应。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断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听见而应那样。所以,雷同还有“随声附和”的意思。《汉书·刘欲传》:“或怀妒忌,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就是指随声附和。但,“随声附和”今已不取其义。后“雷同”引申为抄袭现象。
97、三十六计走为上此语指事态无法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上”确实是三十六计之一,排在最后一计。那么,是谁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组合成一句俗语呢?据《南史·王敬则传》,南朝齐代,明帝萧鸾病情严峻,生命垂危,辅国将军王敬则趁机谋反。明帝的二儿子萧宝卷当时正在东宫议事,派人上屋观望,见征虏亭大火冲天,王敬则大兵将至,萧宝卷吓得赶快收拾行装预备逃走。有人报告了王敬则,王敬则自言自语,像是对着明帝父子说:“过去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就让你们父子赶紧逃命去吧!”看来王敬则虽然谋反,但没把事做绝。
98、破天荒“破天荒”有开天辟地头一回的意思,意为打破常规,首先出现的事物。源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和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等文献。据记载,唐代的荆州南部地区(今湖北),虽然文人书生很多,但每年解送(即选送)举人进京赴考,很少有考中成名的,因而被人称为“天荒解”,即解送的考生没有一个考中。意同现在某中学高考无人考上戏称“剃光兴”一样。唐宣宗大中四年,终于有一个名叫刘蜕的举人考中了进士,这才破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他感谢刘蜕为荆南争了光,赠给刘蜕“破天荒”钱70万以示资助。刘蜕从不容易接收别人馈赠,遂谢绝了崔铉的好意,并回信感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日天荒。”大意是说,五十年来是人们荒废学业造成荆南地区的文化落后,以地理概念而言,荆南一千多里的地域又怎能称得上是天荒之地呢?言外之意是对“破天荒”之说有意见,不能接受。由于刘蜕脱颖而出的“破天荒”壮举,使人们改变了对荆南地区的偏见,而“破天荒”也成为一个典故流传下来。
99、戴高帽“戴高帽”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那么,“戴高帽”从何而来呢?先从“高帽”说起。古代皇帝、高官们戴的帽子叫冠。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远游冠;宫廷儒生们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进贤冠。可见帽子代表了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后来,虽各朝代规定不同,但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装饰华丽与否,多与等级相关。那么,“戴高帽”又是怎么回事呢?据《北史》记载:宗道晖喜好戴高帽,穿大木屐。州官来上任时,他戴高帽穿大木屐去拜见,自言学识可与三公比。后来,人们对妄自尊大或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叫做“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维别人叫做“给人戴高帽”。清代俞樾写过一段笑话:一位京都小官到外地做官,出任前他去向他的老师离别。老师嘱咐说:“外地的官不好当,要处处当心啊!”此人说:“不怕,我已备了百顶高帽,逢人赠予一顶,应当不至于意见不合而闹矛盾吧?” 老师气愤地说:“吾等之人以正直之理待人,怎能用这种庸俗手段?”此人赶忙进言道:“天下如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屈指有几?”老师听后,点头赞同道:“你的话,确也不无道理。你还是有些见识。”此人离别出门,叹道:“高帽只剩九十九顶了。”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