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8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龄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责任。真正的幸福不是一路的追逐,而是生活中知足的心态。没有人亏待你,更没有人伤害你,而所有的伤害都来自于心胸的狭隘和内心的无明。——延参法师
在世间最为贵重的莫过于生命,最具开发价值的莫过于生命。一切的财宝没有生命贵重,一切的权利没有生命重大。面对这一最可贵重之物,今天我们有幸获此人身,千万不要等闲空过,应该好好地来修养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生命不断净化、不断升华,直至获得无量光明和无量寿命。
《无量寿经》上教人:“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 护意业清净无染。”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 有多恶。你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佛偈云:“慈悲口,方便舌,有钱 无钱都做德。”你在口头上不骂人,不说粗言暴语伤害他人,这也是 功德。
我们到商店购物,都要选择完美的东西;假如有缺点瑕疵,谁愿意买回家呢?所以一个人最好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万一有了缺点,也要勇于改正。做人要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要维护自己的缺点,不要为自己的缺点辩解;维护、辩解都没有用,最好是修改缺点。物品完美无瑕,顾客怎么会不欢喜呢?做人没有缺点,别人怎么会不欢喜呢?
在有限的一生中,我们多为自己营造几分快乐吧,一张沉重 母亲的笑,是人间最美的景致;母亲的愁,是举世最大的难 题;母亲的声音,远胜最动听的天籁;母亲的手,超越世上最温润的 春风;母亲的心,是宇宙间最宁静的港湾。即便我千万次翱翔,也飞 不出母亲牵挂的目光。
不能说我们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环境了,我们的心就懈怠了,就这样过日子吧,今天明天得过且过,那不可以。一个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外在的福报要把它变成我们生命的财富,因为外在的财富是带不走的,是五家所有的。所以好的外在的物质我们要珍惜它,把它变成心灵的财富,变成生命永恒的财富。
自我的满意,始终隐含着巨大的贪执,使生命不断形成依靠、束缚和烦恼,从而失去独立,失去自由。解脱,是逐步解脱贪执,以及贪执形成的依靠,恢复生命的独立,恢复心灵的自由。
生命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聚与散,随着时钟的时针缓缓地走动着,我们开始了数不尽的相遇,相知,相处,告别。不管怎样,生命总需继承,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好思索才会有好主意。
很多人都只看见慈悲的肤浅意义,以为救人行善或布施捐钱就是慈悲。假如你能觉醒,就能发现,真正的慈悲不是一味地行善教人,而是全然地接受自己内在的阴影,以无分别心的存在,去唤醒众生或帮助众生觉醒。不敢面对自己内在阴影的行善,并不是慈悲,而是为了掩饰良心不安,或把行善当麻醉剂的一种逃避的行为。当一个人无法看见并全然接受自己的阴影,他就无法真正的慈悲。
人生旅途上,横竖都是路,生活,总是平淡的,天天重复着一样的程序,有时真的会疲劳,要学会适时调节心情,于繁忙中寻一方绿意,于嘈杂中寻一份安谧,有时只是一点小情趣,小改变,也会让浮躁的心,变得安宁。
世界是互动的,你给世界几分爱,世界就会回你几分爱。若世界是一堵墙壁,心态则是回音壁。以何样心态说话,它会以何样语气回音。烦恼皆因对外界苛求太多而产生。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给你爱;你去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种下快乐收获幸福,种下怨恨收获痛苦。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我们往往习惯于将所有的一切寄托在家庭、金钱、名闻利养等外在的因素上,并不知道幸福与快乐、真理与觉悟来源于内心的本性,这是很可惜的事。在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加稳定富足的生活而忙碌地工作,拼命地赚钱,往往忽略了超负荷工作带来的身体疾病与精神压力,这更加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静是悟的结果;空,人生如白马过隙,神马都是浮云。空者无计较,无执着。空是静的极致。放下得失心,执着而不固执,放下而不放弃,看开而不看破,才能不被外物所左右。放下得失心,专注于当下,做眼前该做的事,才会有成功安闲的人生。
没有经历痛苦洗礼的飞蛾,脆弱不堪。人生没有痛苦,就会不堪一击。正是因为有痛苦,所以成功才那么漂亮动人;因为有灾患,所以欢乐才那么令人喜悦;因为有饥饿,所有佳肴才让人觉得那么甜美。正是因为有痛苦的存在,才能激发人生的力量,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刚强。瓜熟才能蒂落,水到才能渠成。和飞蛾一样,人的成长必须经历痛苦挣扎,直到双翅强壮后,才可以振翅高飞。
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房子、车、钱、权力、名声,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让你暂时使用,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统统视为身外之物。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终身与成功无缘,甚至入狱。
不管生活是一场如何折磨,善待生活,是生活的一种宽宥,是命运的一种见识。不要把命运活成一场可悲,要把生活活成一场宽广与潇洒,拿起什么,放下什么。流云流何处,浮云散何方,让命运活一场自由安闲。看见什么,想到什么,这滋味全在不执着。
有人问我,假如看不到确定的未来,还要不要付出。我只能说,并不是每一种付出都是在追寻结果。有时在付出的路上,能够收获的,是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结果。命运会厚待温柔多情的人,好过冷漠的一颗心……
两个水桶被吊在井口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似乎总是闷闷不乐,有什么不舒畅的事吗?另一个回答:我们总是徒劳,真没意思。才重新装满,立刻又空着下来。第一个水桶说:我倒不觉得。我一直想:我们空空地来,装得满满的回去!——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得与失看我们以哪个角度来看。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波折,总会有险阻。也许今天给你所有,明天又会让你一无所有,无需烦恼,该来的总会来,再黑的夜晚也会有黎明到来的那一刻。不管生活有多么曲折,只要拥有幸福的态度就能挺过漫漫长夜,就能迎来美好的明天。痛是一种钙,能让我们长久地挺立;苦是一味药,能让我们顽强地支撑。
自古以来,好人做事,都怕自己的行谊无人知晓,坏人则怕自己所作败露,为人所知。其实“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为非作歹的人“夜路走多了,难免遇见鬼”。所以做人唯有行为坦荡,光明磊落,则大丈夫立身行事于天地之间,有什么怕别人知道的呢?
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的人根本不曾有,多数人是失败的时间多,成功的机会少。但若记取教训,不断重新出发,失败也是成功之母。不一定要财富增长、名位攀升,经验本身就是成功的条件,人格成长、品格提升,岂不是成功?做事做不成,做人也成啊!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短瞬的人生旅途上,让自己在心开一片净土,让心若莲花般开,绽放自己生命的姿彩。莲自心中生,心是莲花开。自当常灌溉,馨香满归途……
佛教微博经典: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一直奋斗。学着做你自己,并优雅地放手所有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太想念过去,因它会给你带来悲伤。不要太思索未来,因它会带给你恐惊。用微笑活在当下,它会带来喜乐。生活中很奇怪的是,你很轻易忘记你想记得的事情,却不轻易忘记你想忘掉的事情。
有些人永远盲目崇拜他人,贬低自己,而结果,长了他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说不定,自己的某些优点也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我们要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心,让实践证实:自己才是最好的!
有的孩子没有用功,成绩还很好;有的孩子认真努力,成绩却不佳;有福报的人没有吃苦,也能拥有成功;福报不足的人一生劳累,却失败重重;身体健康的人不注意养生,仍旧平安无病;身体虚弱的人小心调理,还是疾病缠身。这些都足以证实因果的存在,若没有前世的因果,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与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聪明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和人相处时,所有让我们产生落差的,不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言语上的,且需要我们去附和的,去讨好的,都是和我们不相当的,都是注定不属于我们的。因为好的关系,总是恬静的,平和的。
人只要阳气充足,就可心想事成,得意其乐!反之,就会出现阳不居阳,鸠占鹊巢,就好比阳气这个喜鹊没有在窝里占住位置,邪气这个鸠鸟就会乘机跑进来一样。说到底,人的吉凶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静能生慧。让心静下来,你才能看淡一切。静中,你才会反观自己,知道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哪些地方还需要精进,在静中让生命得到升华洗礼,在自观中走向觉悟。让心静下来,你才能学会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静了。心不静,是你没有放下。静,通一切境界。
回首往昔,那些消失在生命里的风景,其实并没有离开过,一直在激励着今天的生活,放下的只是对过往的纠结,而那些感动,都经过灵魂的铭刻,因为有了那么多的感动,才使我们更爱今天的日子,更珍惜现在的拥有。生命,就是在不断的经历中完美,在释怀后的静怡中解脱,在慢慢的回味中懂得。
禅是禅非:一个真正智慧的人,小事糊涂而大事睿智,为人低调而洞若观火。做人如水,以柔克刚。只有那些以不争为争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低调者更轻易成事,无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万不可锋芒毕露。学会低调,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才可能赢得整个人生。
一个人假如欲望太多,生命该如何承受重负,人生又怎能获得快乐呢?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与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沿途的一切。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假如当初在一个个“不可能”的面前退却,放弃自己的梦想,放弃尝试的机会,那么他们也将归于平凡。心怀理想的人能够迅速做出决断,大胆尝试,即使失败,也由于对实际痛苦的亲身经历而获得宝贵的体验,从而愈发刚强,愈发有力,愈接近目标。
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何以故?……但有名字故。……名字是因缘和合作法,但分别忆想、假名说。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一切名字,不见故不着。《摩诃般若经》卷一,奉钵品
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是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成就。发现了所有的错误,就是彻悟;改正了所有的错误,就是圆满。多看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多看别人的长处,方能学到别人的功德。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索,这是我们有限的自 由之一,你珍惜了这种自由吗?你充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装的快乐多了,郁闷自然就少;装的简朴多了,纠结自然就少;装的满意多了,痛苦自然就少;装的理解多了,矛盾自然就少;装的宽容多了,仇恨自然就少。你用它洗东西,它就是一个洗具;你用它做杯子,它就是一个杯具。
生命的意义在于欢喜、平等、宽容,没有谁能脱离世界而生存,保持内心的安静,熟悉人生的客观,在生活的高低起伏里保持一份舒畅,排除了内心烦恼,云去月现,自然而然,老话这么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禅是禅非: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人却要千言万语。请你多口下留情。恶言,永远不要出自我们口中。不管他有多坏多可恶。你骂他,你的心也就被污染了。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看别人的过失和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在意别人这些而是懂得宽容。
时间是慵懒的,日子是简朴的。天天最大的困惑,是晚饭该咸该甜?年华深处,忘记了年龄,嘻笑逗趣间,仍有天真烂漫。我们其实也没那么大野心,只愿此世清宁,淡然盛开、在时光那岸。
禅是禅非:须知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善乐,那是一种自觉的真心付出,是一种自然的真情流露,是一种自序的真挚施舍。和善的与人相处是十分平易近人的,从善如流是大爱无疆的蔓延,积善成德是让爱布满人间的动人方式。
所谓奉献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不但能照亮别 人,更能照亮自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多奉献别人,就是奉献自己。对 别人的奉献打了折扣,自己的收获也将大打折扣。
快乐很简朴,别太过物化,有时拥有的多了,就蜕变成累赘和负重;莫将之庸化,勿在意他人的目光、背后的评价,没谁潜藏在你的心境里,你只是折腾给外界看罢了,不过是装饰肤浅的摆设而已。所以,快乐不是那此外在的表象,而是由内而外的情绪流露,就如一件衣物,别人关注的是观感,而捉摸不到你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幸福是一盏烛光,当你穿行在万家灯火,总有一片暖暖的萤光照亮你回家的路;幸福是一抹回味,萦绕在心际,酸甜苦咸都是曾经追逐的时光;幸福是一份渴望,憧憬岁月的皱纹爬满两个人的额头,坦然欣喜而无愧怍悔恨;幸福是一杯想像,梦想把平凡的谷米酝酿成美酒的芬芳,然后用生命守候与珍藏。
谁装点了你昨天的风景,谁惊扰了你昨夜的梦?谁让你愉悦 或忧郁,谁让你快慰或痛苦?这些已不重要,就让它们和夜晚一起封 存。日子被明亮的早晨刷新,迎接你的是全新的生活,等待你经历的 是不一样的人生,你必须轻装前行。早安!朋友。让朝霞灿烂你的心 境,让微笑伴随你的行程。
用欢喜去接受春暖花开,也同样地用欢喜去接受风舞叶落。人生里的酸甜苦辣,就像是厨房里做出的菜肴,用一颗淡然从容的心来品尝,就会品得有滋有味,因为这都是人生的滋味,缺了哪样都是遗憾。
没有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永远被惊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也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被批评的。不要因为众生的怀疑,而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
我们过得不好,很多时候都是在自欺欺人,总是在幻想着遥远的梦境,凌乱了脚下的步履,艳羡着别人的幸福,漠视了身边的快乐。境由心造,心灵的方向错了,我们就会无故失去感悟生命喜悦的机会,在自铸的牢笼里囚禁着思想的自由。任何时候,少审阅他人,莫轻贱自己,经营好自己的日子,这才是最美妙的活法。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