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5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1、升旗——太阳出来了
2、鳄鱼生疮——瞒不住
3、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脚
4、邮递员丢邮包——失信了
5、喊倒好见“喝倒彩”。
6、屈死鬼进衙门——鸣冤叫屈
7、带刺的鲜花——好看又扎手
8、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
9、烂泥塘边的蚊子一嗡嗡起哄
10、老鼠肉祭神——上不了台面
11、三十亩地一头牛——安居乐业
12、城楼上的卫兵——高守(手)
13、菜园里的羊角葱——越老越辣
14、闭门造车——自作智慧;不合辙
15、曹营的关老爷——人在曹营心在汉
16、老叫驴噙本《三字经》——皎文嚼字
17、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冠(官)
18、程咬金的本事——只有三斧头的硬功夫
19、瞒上不瞒下瞒上轻易,瞒下不轻易。
20、吃宽心丸(惯)指听到舒心宽慰的话。
21、抬轿子(惯)比喻为有权有势者吹嘘捧场。
22、一脑门子官司(惯)形容人气不顺,想吵架。
23、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惯)指重新遭受苦难。
24、打撺鼓儿(惯)指在一旁撺掇、怂恿、帮腔。
25、说着葫芦忘了瓢(惯)形容记性差,丢三落四。
26、热练三伏,冷练三九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7、不长庄稼是因为土地不肥,首领无知是因为失去群众。
28、鸟惜羽毛虎惜皮(谚)比喻人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名声。
29、十亩地里长了一棵庄稼——独根独苗儿(歇)比喻独生子。
30、山字摞山字——请出见“两个山字落在一块儿——请出”。
31、脸皮厚(惯)指人不知羞耻。 也作脸皮三寸厚。 脸皮铜钱厚。
32、囫囵吞却一个枣(惯)比喻对某种事物或理论不理解,笼统接受。
33、锥子扎不出一声来(惯)形容人不爱说话,无论受到怎样的刺激都不吭声。
34、闲打牙儿(惯)指闲聊天。也指费口舌,无意义地争辩。 也作闲磕牙。 闲嗑牙。
35、我很馋嘴,想跟妈妈去很远的地方吃宴席,妈妈说:“就知道吃肥走瘦。”(贵州·印江)
36、定乾坤(惯)乾坤:乾,八卦之一,代表天;坤,八卦之一,代表地。 比喻决定大局。
37、好猫不作声(谚)指善于捕获老鼠的猫不出声。常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张扬、不轻浮。
38、碰翻了五昧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头(歇)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成样样全”。
39、拉垫背的(惯)1比喻找人顶替自己的错误或拉人一起去干坏事。 2指自己不行了,也不让别人好过。
40、胳膊儿往外撇(惯)比喻说话、做事向着外人。 也作胳膊肘往外拐。 胳膊肘朝外扭。 胳膊肘往外弯。
41、我潦潦草草地写完了家庭作业,妈妈看见了说:“这是什么作业呀,鸭子咯嗒泥——糊涂一片!”(河南·新野)
42、见天日(惯)l比喻挣脱了艰难的处境,见到了光明。2比喻把隐藏着的事情公示于众。 也作见青天。 见太阳。
43、酒醉心不醉(谚)指有经验的人往往看上去喝醉了酒,但心里却还是明白的。 也作酒醉心里明。 酒醉三分醒。
44、肥田不如瘦水(谚)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种庄稼,水比肥料更为可贵,更为有用。
45、天塌压大家(谚)指天灾人祸临头,大家都会遭殃,不用独自担忧。 也作天塌砸众人。 天塌有大家。 天塌大家死。
46、妈妈让我择好青菜后再洗干净,我偏要洗干净后再择。妈妈说:“你真是犟死驴不解缰绳,真拿你没办法。”(河南·郑州)
47、卖盐的做雕銮匠——咸人儿(歇)雕銮匠:为门窗雕花或雕刻图画的艺人。成:谐“闲”。指闲着不做事或无事可做的人。
48、扶贫要扶本(谚)帮助贫困户挣脱贫困状态,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贫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难,更要从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49、不怕人老,只怕心老释义:不怕年纪老,只怕意志衰退。例句:“这是一种悲观情绪,要不得!俗话说:不怕人老,只怕心老。”
50、眼/羊死不闭眼。成语:死不瞑目。老舍《骆驼祥子》:“这玩 艺一成家,连大带小,好几口儿,死了也不闭眼!你说是不 是?”
51、吹胡子瞪眼(惯)形容人发脾气时怒气冲冲的样子。也形容人虚张声势,故意装出吓人的样二也作吹胡子瞪眼睛。 吹胡子,瞪眼珠。
52、事不过三(谚)指凡事不宜重复三次。也指一件事情可以一败再败,到第三次就会见效。 也作事不过三,过三难办。 事不过三,事难过三。
53、好合不如好散不能在一起共事或生活,也不必成为仇 人。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要讲了!咱们上场来都是 朋友,好合不如好散!”
54、山高怕慢上(谚)山再高,只要有耐性慢慢向上爬,终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借指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最可贵的是有耐力,能持久,信心足。
55、栽葫芦傍墙,养女儿似娘(谚)葫芦藤爬着墙生长;女儿伴着娘成长,意趣、性格、生活方式都与娘相似。指女儿的品行受着母亲的直接影响。
56、一辈子不出马,总是个小驹(谚)马不出阵打仗,到老也只能算个驹子,成不了战马。比喻年轻人不出家门,不经见世面,永远也不会有大出息。
57、大树之下,草不沾霜(谚)生长在大树底下的小草,不受霜露侵袭。喻指人靠着有权有势者的庇护,别人就不敢侮辱。 也作“靠大树草不沾霜”。
58、树木不剪不成材,文章不改不精练,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爸爸的说法是“米淘三遍沙砾少,文改数遍质量高”。(广西·南宁)
59、考试的时候,我把“亮”的反义词错写成了“黑”。这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又照着写了,妈妈说:“你怎么不长记性?一个地方绊倒两次。”(河南·滑县)
60、水清见底,明镜照心释义:比喻以诚相见。例句:嘿!头回李书记去我家里,苦口教育我,硬是俗话说的:水清见底,明镜照心。叫我大大提高了觉悟。
61、闷葫芦不开窍释义:比喻人固执,死心眼儿,不轻易说通。例句:你这小猴子!我说怎么闷葫芦不开窍呀,原来等支书回来好邀功领赏呵?哼,你别美!
62、眼里揉不下沙子(惯)比喻容不得人或容不得看不惯的事。也比喻不能容忍别人的蒙蔽、欺骗。 也作眼里下不去砂子。 眼里不揉沙子。 眼里着不得沙子。
63、我正跟小伙伴们玩,妈妈却让我回家写作业,我不愿回去,非要再玩一会儿。妈妈摇摇头说:“唉,真是有尾巴的狗跳,没尾巴的狗也跟着跳。”(广西·博白)
64、手插鱼篮,避不得腥释义:比喻做事不怕担负责任。例句:先锋道:“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
65、为一件小事,我和小梅吵了架,母亲询问我时,我只说自己有理。母亲批评我说:“别说了,谁不知道你是一盆糨子端四十五里,有名的疙瘩蛋。”(河南·邓县)
66、有一次吃饭时,我偷懒不想搬凳子,哥哥一站起来,我就赶忙占哥的凳子坐。妈妈看见了打趣地说:“抢窝里蛋,是个懒汉,别人一走,他就抢占。”(河南·新郑)
67、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歇)仁儿:谐“人儿”。指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也作瓜子里出臭虫——啥仁都有。 吃瓜子吃出个臭虫来——啥仁都有。
68、老鹰不吃窝下食(谚)老鹰宁可飞向远处觅食,也不吃窝旁的东西。比喻恶人为掩护自己,从不在自己落脚的周围作案。 也作老鹰不打窝边食。 岩鹰不打窝下食。
69、哪壶不开提哪壶(惯)提:本指使东西由下往上移,转指谈起。比喻偏偏要触到对方的痛处、短处或所忌讳的事。 也作哪一壶不开提哪一壶。 哪把壶不开提哪把壶。
70、吃着碗里,望着锅里没吃完就想盛,谓老不满意。成语: 得陇望蜀。古华《浮屠岭》:“男人家心野,总是吃着碗里,还 瞟着锅里,可是秀秀立刻就发觉自己是错怪了。”
71、姑姑刚把表弟上大学的钱凑齐,表弟却因贪玩儿摔断了胳膊,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姑姑无奈地说:“真是十个坛子九个盖儿,怎么盖也盖不住啊!”(内蒙古·集宁)
72、此一时,彼一时释义:指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不能同样看待或一概而论。例句: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他要不装装过激派的样子,怎么能成得了名,怎么能当得上今天的大使。
73、柴米夫妻,酒肉朋友(谚)有柴有米,夫妻间才能安然度日;有酒有肉,朋友间自可你来我往。指人际关系,必须有物质条件作基础才能建立。 也作“酒肉朋友,柴米夫妻”。
74、学得薄技在手,胜似腰缠万贯(谚)薄技:小的技艺。贯:古时钱制,一贯千文。只要能把握一门薄技,也比拥有万贯钱财强。指维持家计,靠积存的钱财,不如靠技艺的收入。
75、秦椒炒豆腐——外面辣,里面软(歇)秦椒:细长的辣椒,非常辣。辣:本指味辣,转以形容人厉害。软:本指柔软,转以形容人柔和慈善。比喻人外表很严肃,内心却柔和善良。
76、两国相战,不斩来使(谚)两个国家交战,彼此都不杀害对方派来的使者。指交战双方派来的使者是交换信息的,应该受到保护。 也作两国交兵,不拒来使。 两军交战,不杀来使。
77、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谚)江山:江河山川。禀性:也作秉性,先天秉赋的性格。指江山的面貌轻易改变,人的本性却难改。 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山河轻易改,秉性最难移。
78、吃中午饭了,我一看还是面条,就说:“不爱吃面条,我不吃。”妈妈说:“想吃啥?我给你做。”爸爸在一旁气愤了,说:“不吃偏食,身体坚固;挑饭拣菜,身体变坏。”(河南·鄢陵)
79、水流万转,终归大海释义:比喻迟早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例句:这条江,水流万转,终归大海。你看,这条江浩浩荡荡,但它是由上百条河,上千条溪涧,上万孔山泉汇流成的!
80、双休日,爸爸去卖菜。我说:“爸爸,我去帮你照看摊儿。”爸爸说:“你小孩家懂什么,在家里写作业。”奶奶说:“秤砣虽小压千斤,辣椒虽小辣人心。让他去锻炼锻炼。”(河南·内乡)
81、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春节前贴门神像。过了春节再 贴,谓不合时宜,落后。或说: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明代 《金瓶梅》:“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半月。人也入了土,才来 上祭。”
82、船到桥头自会直释义:船到了桥边自然会放直船身过去。比喻事到临头,自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句:“算了罢!‘船到桥头自会直’!王八才去赶***妈的夜市!打坏了吃饭家伙可不是玩的!”
83、千人千面,百人百性(谚)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面孔,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性格。指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和人人都有和别人不同的相貌一样。 也作“干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84、刽子手念经假装慈悲。姚雪垠《李自成》:“他家佣户过 着牛马不如的日子,被他家庄头豪奴催租逼债,经常卖儿卖 女,可是他佯装不知,又是放赈救灾,又是修盖书院讲学,这 不是刽子手披着袈裟念经?”
85、寅时吃了卯时粮寅时约在早晨五时,卯时约在早晨七 时,指提前消费,生活超支。成语:寅吃卯粮。古华《浮屠 岭》:“也就是说,浮屠岭的子民们寅时吃了卯时粮。现在是 一九七一年,口粮却吃到了一九七六年!”
86、瘸子担水,一步一步来事情逐步进行,不可暴躁。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老人家别着急,咱们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锄头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枪就会打仗 啊?这可是瘸子担水,得一步一步来么!”
87、一天中午,我在屋里写作业,小弟弟在床上睡觉,妈妈在家门口织毛衣。一会儿,弟弟醒来,一看妈妈不在,就哇哇地哭起来。妈妈闻声了,立刻从外面跑了进来。奶奶看见了,笑着说:“真是孩子娘,耳朵长。”(河南·林州)
88、差着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事 出《西游记》。此语指相差太大。成语:大相径庭。海外梁 厚甫《海客随笔》:“有时谈到某一政客的出身和背景,与事 实之相去,如十万八千里,也没有加以纠正的人。”
89、俭是聚宝盆,勤是摇钱树(谚)聚宝盆:传说中聚积着取之不尽的财宝的盆。摇钱树:传说中能摇落金钱的树。指俭和勤是相辅相成的,俭能积存,勤能创收,能创收又能积存,自然就能致富。 也作“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90、船到江心补漏迟(谚)漏船行到江心才去修补,已经无济于事。借指凡事必须预先防范,已经造成的错误临时补救便来不及。 也作船到江心补漏迟,悬崖勒马才收骑。 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马到崖头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91、民怕兵匪抢,官怕纱帽丢,穷怕常生病,富怕贼人偷(谚)纱帽:乌纱帽,官帽。老百姓怕的是荒乱世道里兵与土匪来抢劫,官员怕的是丢掉官帽,穷人怕的是常年生病无法生活,富人怕的是家里钱财被贼偷盗。指不同层次的人,各有各的忧愁。
92、苦瓜虽苦其一藤,兄弟虽呆只一心释义:比喻兄弟之间关系亲密,一条心。例句:十绝哥见硬的已不行,声音放暖和说:“苦瓜虽苦其一藤,兄弟虽呆只一心。手指总是往里屈的。我认了这账,就要负责,几天内一定付清。你就说过几天来借。”
93、八仙过海,缺少一个何仙姑释义:比喻在各种能人之中,缺少一位女的。例句:八仙过海,缺少一个何仙姑。进据点,在敌人的肚子里战斗,海潮乡那个勇猛的女民兵,马国本觉得不能容易使用,瞎子妈妈又只有那么一个女儿,万一有个凶险,不好。
94、 官盐不当私盐卖我国的盐产一向采取官卖或收税的制 度,不经官府监督发售或没交税的盐,便是私盐,算违法。 谓光明正大的事情,无须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小说月报》 (:“老话说了,官盐不当私盐卖,这茶馆可是官家的 买卖,由不得咱们呀。”
95、每逢佳节倍思亲释义: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意谓每到节日,格外思念亲人。例句:可能是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缘故吧,我透过房内仅有的一小扇窗玻璃,望着当空一轮皓月,不禁想起了年迈的妈妈,年幼的儿子以及和我一起受难的妻子。
96、吊儿郎当“吊儿郎当”是指不认真、不严厉、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做事不正确求实、边干边玩、得过且过、嘻嘻哈哈甚至嬉皮笑容的工作作风。 “吊儿郎当”出自北京俚语。早在清末的言情小说、评书、戏剧中就已引用,现在北京口语中也常常使用,并已传播到全国各地。只是词典中多未收入,应是个缺憾。“吊儿”在北方话中是吊起悬挂的东西,含有摇晃不定的意思。“郎当”在文中则有颓唐或衣服宽大不合身之意。因此,“吊儿”和“郎当”合起来,就有了松松垮垮散散漫漫不负责任之意了。
97、孺子牛“孺子牛”现在用来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此典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子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乃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史载齐景公非常宠爱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官逗孺子玩耍,自己竟趴在地上,口衔绳子,让孺子当牛骑。孺子正玩得兴奋,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那绳子一下子把齐景公的牙齿给挂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孺子的宠爱有加。可见父爱无疆。鲁迅先生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将其点化,把父爱升华为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98、打尖古时候,人们把在旅途中休息进食叫“打尖”,现在上岁数的人仍然使用打尖一词。据考证,“打尖”系“打火”之误。清代福格所撰《听雨丛谈》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日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间而尖也。谨按《翠华巡幸》谓中顿日中火。谓途中之餐日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意思是中午饭叫中火,旅途中吃饭叫打火。误将住宿之“间”而为“尖”也。“间”、尖”同音。因此,打尖包括旅途中住宿、休息、吃饭。如《水浒传》中有:“你母子二位敢来打尖,叫庄客安排饭来。” 再如马致远《黄粱梦》云:“兀那打火的婆婆,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 “打尖”一词,至今使用。
99、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虽是外来语,但已经普及化,甚至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在碰到险情时,便无自主地喊一句“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是怎么来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阿弥陀佛”是梵文的音译,是大乘教佛名。“阿”是没有之意,“弥陀”是无限量的意思。“佛”是极智慧人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位佛的名号,这个佛的寿命无穷无尽,永远不老,年岁无限。同时,他身上的光明也是无限的,照耀起来可以达到无穷无尽的世界,每一个角落都会见到他的光明,所以又称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将“南无”和“阿弥陀佛”连在一起,用一句通俗的话就是“向阿弥陀佛致敬!”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负责治理这个人人向往的地方。他在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在许多寺院佛殿中,阿弥陀佛与佛祖、药师并列而坐,即佛常常说的“三尊”,由此可见阿弥陀佛的地位之高。阿弥陀佛出家前也和佛祖一样,是一位令人羡慕的王子,自愿抛弃尊荣地位,投身于佛教事业,以普度众生为己任,为此他一心学佛,进步很快,脱颖而出。据《阿弥陀经》说,假如谁能念他的名号,且心中不乱,不染杂念,长此以往会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消除人生中的一切罪障。平时多念“阿弥陀佛”能消灾免难,可获如意吉祥。如遇有急难,只要诚心念几句“阿弥陀佛”,佛力就会助佑,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无论是佛家,还是俗人,“阿弥陀佛”总是挂在嘴边。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