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4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1、头上站鸭子——顶呱呱
2、巫婆看病——妖言惑众
3、玻璃肚皮——看透心肝
4、石头上绣花——难起头
5、老竹做笛子——尽受气
6、吃了包子开面钱——混账
7、三眼枪打兔子——没有准儿
8、六月里贴对子——还差得远
9、口袋里装钉子一个个想出头
10、白纸做的灯笼——看就明白
11、草原上点火——着慌(荒)
12、说书人的功夫——耍嘴皮子
13、豺狼露出笑容——多加小心
14、显露头角见“露头角”。
15、不到黄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16、啥也捞不着;想得狂;一场空
17、喜鹊回窝凤还巢——安居乐业
18、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19、躲过野牛碰上虎——个更比一个凶
20、玻璃瓶里插蜡烛——心里亮;肚里明
21、黄鼠狼钻进磨房里——硬充大尾巴驴
22、乌龟进了瓮(惯)比喻陷入绝境。
23、老鼠出门撞着豹——恶心人碰着恶心人
24、去年的皇历看不得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25、心肠是铁做的(惯)形容人心硬,不为感情所动。
26、头当斗笠,背当蓑衣——自欺欺人;自骗自;自己哄自己
27、打小九九(惯)小九九:乘法口诀。比喻在心里盘算。
28、光请客不上菜(惯)比喻只是嘴上说得好,没有实际行动。
29、多个香炉多个鬼(谚)比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麻烦或支出。
30、露马脚现代人们用“露马脚”来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31、舍命不舍财(惯)宁可舍弃性命,也不放弃钱财。指人太贪财。
32、仨核桃俩枣(惯)形容很少或很小。 也作“三个核桃两个枣”。
33、业罐子满了(惯)业:同“孽”,罪孽。指作恶极多,死期已到。
34、打核桃捎带了枣(惯)比喻打击某个人,也连带伤害了另一个人。
35、各打五十大板(惯)比喻不论是非曲直,对当事各方给予同样的惩罚。
36、泼冷水(惯)比喻打击人的热情或积极性。 也作泼凉水。 泼冰水。 浇冷水。
37、披星星戴月亮(惯)天还没亮就出去,晚上天黑了才回来。形容非常辛劳、劳累。
38、钱可通神(谚)钱财可以买通鬼神,极言金钱作用大。 也作钱神有灵。 钱可通神,财能役鬼。
39、小孩儿口没遮拦(谚)指小孩子的嘴巴无禁无忌,想到就说,不懂人情世故,也不计说话后果。
40、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歇)道儿:本指通道,转指门路、办法。指各人有各人的办法。
41、钻故纸堆(惯)故纸堆:成堆的陈旧书籍和资料等。指埋头研读大量的古代书籍、文献资料等。
42、千金难买心中愿(谚)指人的内心愿望最为重要,最不易得到满意。 也作“干金难买一个愿”。
43、青竹掏坑缸——越掏越臭(歇)坑缸:粪缸。臭:本指气味难闻,转指名声坏。比喻越闹腾名声越坏。
44、闺女是狼,吃塌她娘(谚)闺女出嫁后会像狼一样,无休止地把娘家的财物吃个精光。指女儿嫁后一心向着丈夫。
45、事要多知,酒要少吃(谚)指事理要知道得越多越好,以增添识辨是非的能力,饮酒却是越少越好,以免伤身滋事。
46、张飞打铁——人硬货也硬(歇)硬:前硬字指强硬;后硬字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指人性格坚强,本领过硬。
47、结疙瘩(惯)1比喻双方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矛盾、隔阂。2比喻由于对某事不明白而心存疑问。 也作结扣子。 结死扣。
48、犯牛脖子(惯)牛脖子:即牛脾气,执拗倔强的脾气。指表现出倔强、不服气的样子。 也作犯牛脖子脾气。 犯牛脾气。
49、人家都在种麦子,可爸爸却像没事人似的。妈妈催他,他却说:“三个月不同点,三个月同收。慌个啥哩?”(四川·达县)
50、君子不跟牛使气(谚)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去和那些执拗无知的人争高论低,一般见识。 也作“君子不跟牛斗力”。
51、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马(惯)比喻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也作一个不接马,一个不下鞍。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接鞍。
52、赶人不要赶上(谚)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人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也作赶人不过百步。 拉弓不可拉满,赶人不可赶上。
53、君不正,臣投外国(谚)君王无道,做臣子的就可以离开他,投奔别的国家。指上级不正,手下人员采取叛离的行动是合理的。
54、一日相思十二时(惯)十二时:十二个时辰;旧时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指日夜都在思念。
55、破罐子破摔释义:比喻横下心,不顾后果,任凭事态恶化。例句:好些年来,他自轻自贱,成了习惯,破罐子破摔,不想学好了。
56、哥哥当年上学时不用功,现在吃尽了文凭低的苦头。父亲说:“这叫过了那个村没那个店,想吃那号饺子没那号馅儿。”(河南·新野)
57、 油干灯草尽/油尽捻子干消耗完了。杜鹏程《保卫延 安》:“李昆岗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喊支持不了,那可是油 尽捻子干了!”
58、东葫芦扯到西架上释义:借指把不相干的事混在一起。例句:“嘿嘿嘿!这叫把东葫芦扯到西架上了!”老队长不以为然地笑笑……
5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谚)冰冻到三尺厚,绝不是一天的严寒所能达到的。比喻事物的形成,有着长时间的渐变过程,绝非偶尔。
60、 锣齐鼓不齐步调不一致,不整洁。张孟良《儿女风尘 记》:“除去几个头目和不懂事的小孩子,谁也不拍手,稀稀 拉拉,锣齐鼓不齐。”
61、一槌打双鼓释义:比喻一语双关。例句:凤梨见石生道出心意了,一槌打双鼓说:“日兰中午会做出好香好香的饭菜,送到田头给你吃的。”
62、张老头是村上有名的生意精。一次,他去理发店收头发,别人问他做啥用,你猜他咋说:“常言说,一把头发可温半碗粥,温粥用。”(山东·临沂)
63、放学回到家,我掏出书和本子写作业。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钢笔,急得我乱转。奶奶在一旁笑着说:“当官的把印都弄丢了,还中哩?”(河南·内乡)
64、树木不剪不成材,文章不改不精练,反复修改是提高作文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爸爸的说法是“米淘三遍沙砾少,文改数遍质量高”。(广西·南宁)
65、老将刀熟,老马识途释义:比喻老年人有经验。例句:“从大叔的身板看,硬朗着呢,老将刀熟,老马识途,余太君百岁还挂帅出征呢,你不能……”
66、胡子老儿吹灯——把人燎了(歇)胡子老儿:长有长胡须的老人。燎:(毛发)挨近了火被烧焦,谐“了”,本指完毕、结束,转指人死亡。指人死了。
67、王叔叔最近做生意发了财,他徐徐厌倦了与他共同创业的李阿姨。邻居张婶劝他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再思量思量吧!”(福建·邵武)
68、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谚)陂:地面不平坦。没有平地,就不存在陡坡;没有前往,就不存在回返。 指事物总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也指有所施就必有所报。
69、拉住黄牛当马骑释义:比喻让能力小或条件差的承担繁重任务。例句:我们既要面对厂里的实际情况,更要看到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咱们要拉住黄牛当马骑。
70、攒钱好比针挑土,花钱好比浪淘沙(谚)攒钱:积蓄钱财。浪淘沙:大浪冲击沙岸。指积攒钱财像用针挑土一样艰难缓慢,花费钱财像大浪冲沙一样轻易快速。
71、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谚)墙壁里谈话,墙壁外会有人听;窗里面说话,窗外会有人听。指私下密谈的话语也有可能泄露。 也作“隔墙须右耳,门外岂无人”。
72、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释义:男女成年以后应该结婚。例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三十出头的人,老哥老嫂操心你的终身大事,你怎么反倒不赏老哥老嫂的脸?”
73、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谚)钢刀无论怎样锋利,也不该斩杀没有罪行的人。指国家的法律再严,也不会向守法的人施以刑罚。 也作“刀斧虽利,不加无罪之人”。
74、宁跟叫花子娘,不跟做官的爹(谚)宁可跟着讨饭的娘,也不跟做官的爹。指亲娘对孩子知冷知热,最为关心。 也作“宁舍做官的爹,不舍叫街的娘”。叫街:沿街乞讨。
75、重打锣鼓另开张敲锣打鼓,庆祝重新开始。类似的:另 扎台子另唱戏。成语:重整旗鼓、另起炉灶。浩然《艳阳 天》:“得,从今天起,你就提起精神,重打锣鼓另开张。”
76、狐狸就是睡觉,也在磨牙释义:比喻坏人时刻都想害人。例句:田文中怀疑地说,“我对这个汇报真要打个问号:这条狐狸怎么能够诚实呢?”“狐狸就是睡觉,也在磨牙!”
77、妈妈叫我去商店买味精,我说:“你怎么不叫姐姐去?我不去!”姐姐说:“明明是叫你去的,你攀我干啥?”妈妈无可奈何地说:“真是一个烧香,一个拜佛啊!”(江苏·盐城)
78、爸爸和叔叔成家前,在吃穿用上不分彼此,互相谦让。各自成家后发生了变化,分得清晰起来。奶奶说:“这叫一棵草儿顶一个露珠儿——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儿。”(河北·秦皇岛)
79、 严霜单打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力量孤单,处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惊异》:“刘家夫妻两口,染了 疫症,一卧不起,正是:浓霜偏打无根草,祸来直奔福轻人。”
80、午饭,小丽嫌萝卜不好吃,小嘴翘得老高。爸爸见了说:“萝卜是消气的,多吃一些还有好处呢!有句俗话叫做‘萝卜担上街(街读gai),药铺就搬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四川·合川)
81、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谚)清明:清明节,在每年农历三月上旬,是传统习俗上坟祭祖之日。旧俗,清明祭祖归来,要折柳枝盘成圈戴在头上,据说不如此,青年人就会变成满头白发的老人。
82、妈妈回家晚了,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隔壁王大妈说话真是狗扯羊肠,越扯越长,让我听也不是走也不是。”外婆听到了,接过话茬儿:“你说话倒是三下五除二,挺干脆利落的。”(江西·乐平)
83、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谚)驷马:四匹马所拉的车。说出一句话,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指话一说出口,就难以收回。 也作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一言驷马追不到。
84、多个人,多个胆(谚)多添一个人,就增多一分胆量。指人多势壮,胆量就大。 也作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冤家多一条河。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把刀。 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
85、隔行如隔山释义:比喻行业不同,互不了解。例句:参谋长虽然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们取联络便不如小喜,况且小喜又是与秘书长那个系统有关系的,因此参谋长便得让他几分。
86、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惯)比喻说话没有条理,做事不按章法或次序,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比喻这事干一点儿,那事也干一点儿,什么事都干。 也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东一榔头,西一棍子。 东一榔头,西一杠子。
87、手中无网看鱼跳指缺少条件,做不成事,干着急。类似 的:栏内无牛空起早。李准《黄河东流去》:“人家常说:手里 没网看鱼跳,咱们现在可真碰到这事了。尺把长的黄河鲤 鱼,干看着捉不住。真得赶紧弄几面网。”
88、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歇)司马昭:三国时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的儿子,魏帝曹髦在位时专国政,企图谋取帝位。路人:行路的人。指野心勃勃,世人共知。 也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89、流水不腐,户枢不蝼(谚)户枢(Shi):旧式门扇的转轴。蝼:蝼蚁蛀蚀。指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蛀蚀。比喻常常运动的人身体能保持健康。 也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蠹:蠹虫蛀蚀。 流水不腐,户枢不朽。
90、鲁班门前不敢弄斧释义:鲁班:又写作“鲁般”,古代巧匠。比喻不敢在高手面前逞能,卖弄本领。例句:田月轩落落大方地说:“鲁班门前不敢弄斧,善人面前焉敢焚香?我今天来,是诚心诚意想听听你老先生和团总的指点哩。”
91、哥哥今年十五岁了,可他做事随随便便的,妈妈总是不放心。一天,哥哥告诉妈妈,说自己在学校交了一个新朋友。妈妈提醒哥哥说:“交友要小心,植树要植根。交上坏朋友,迟早要丢丑。你们要互相鼓励着上进才行!”(广东·龙门)
92、 有他不多,没他不少谓可有可无。歇后语说:一斗芝麻 拈一颗,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成语:无足轻重。浩然《艳阳 天》:“想安生,就像韩百安那样,一生一世窝窝囊囊,受人摆 布;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潦潦草草地过一辈子。”
93、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释义:比喻一代年轻人接替了一代年老人。例句:旁的东西有新的,人哪里有新的?有。柜台里头坐了个小老板,二十来岁,柜台外头站了个跑堂的,十八九岁。俗语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也要算得一新。
94、死水不藏龙释义:蛟龙不在死水里藏身。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不愿在自在恬静中生活。例句: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日:“识得不为冤。”日:“识得后如何?”师日:“贬向无生国里。”日:“莫是他安身立命处也无?”师日:“死水不藏龙。”
95、匹夫“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寻常的人来解释,常言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什么称普通的平民百姓为匹夫呢?它起源于春秋时期。匹,原是数量单位,古代四丈为一匹。又说两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两就成一匹,长四丈。两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这个意思,夫妇两者也相合,故作匹夫、匹妇。由于古代只有贵族、富人才可能实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如《论语·正义》:“士大夫
96、万万岁在古代,天子或皇帝称为“万岁”,诸侯或亲王称为千岁,“万万岁”称谁呢?太上皇?显然不是。“万万岁”不过是对皇上的阿谀奉承之词。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万万岁”一词,出现于唐朝。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殊喜欢别人吹捧她,借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刮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则天都不满足,甚觉扫兴。这时一位惯于拍马屁的学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答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听了十分满足,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就流传于朝野,历朝历代如此。
97、邮票齿孔现在寄信时,将买来的连在一起的几张邮票用手一撕,所需的邮票就会顺着齿孔掉下来,且邮票不仅不受影响,反而因齿孔部位的半边齿印排列整洁而更加美观,使用起来很方便。那么,它是谁发明的呢? 1848年,伦敦市中央的一家酒店来了一个记者,他一面饮酒,一边撰写当天的通讯稿件。当他把写好的稿件塞人信封,预备贴上邮票时,却找不到裁邮票的剪刀。迫于无奈,他从衣襟里取下一枚小别针,在两枚邮票的空隙处用别针尖刺了一连串均匀的小孔,然后轻轻撕开,竟然十分整洁美观。做者无意,观者有心。坐在记者对面的亚瑟·亨利,心中暗想,如果能发明一种打孔机,在每枚邮票的四边都打上小孔,那么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结果他真的发明了打孔机,自此,齿孔邮票问世。
9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俗语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用来劝诫犯错误或犯罪的人,要改过自新,弃恶从善。它源自佛教,出自宋代僧人普济著作《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立地”是唐宋时期的口语,不是立在那里,原地不动的意思,而是马上、当下的意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原意是如能放下一切恶业,马上修得正果。最初,在《景德传灯录》中有“抛下操刀,便证阿罗汉果。”到了《续传灯录》和《五灯会元》中,便改成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后来变成了一句劝人改恶从善的俗谚。北凉译出的《涅槃经·梵行品》中有一个故事说波罗僚国有个屠夫叫广额,每日都杀无数羊。后来他见到了舍利佛,受八戒,最终成为北方天王毗沙门之子。这个故事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最初典故。
99、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在民间,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是人们十分认识并崇拜的一对至高无上的天神,主宰世界上的一切。其实,这两位神仙根本不是一家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谁乱点鸳鸯谱,把他们二人撮合在一起的?王母的概念在远古就有了,在《山海经》中就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是状如人还不属于人类。在《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人间的国王,不是神仙。东汉后期,道教产生后,天帝和西王母都成了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但直到现在,在所有的道教典籍中,都没有两位天神是夫妻关系的记载。天帝是被道士正式奉为玉皇大帝的,道教认为玉皇大帝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最高,神权最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成为夫妻,源自南宋以后的小说家们。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还看不到西王母同玉皇大帝有关系,所以把西王母强行嫁给玉皇大帝的应该是南宋以后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宋、元、明时期,许多文学家皆以王母蟠桃会为题材,写入小说、戏曲中,如《蟠桃会》、《瑶池会》、《王母祝寿》等,都是那时期的作品。特殊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所描写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就是对上述剧本的进一步演绎,而且把西王母的户口从西方昆仑山迁到了天上,并给玉皇大帝作了皇后。从此,两位本互不相干的神成了夫妻,并千百年来被百姓所认同。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