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4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1、拉磨的驴——瞎转
2、刀剜黄连木——刻苦
3、华佗治病——妙手回春
4、飞机上唱大戏——高调
5、吃米不记种田人——忘本
6、墙缝里的蝎子一暗中伤人
7、火车上演戏——载歌载舞
8、行军遇伏兵——出师不利
9、铜钱眼里打秋千——小人
10、跌跟头见“栽跟头”。
11、透口风见“露口风”。
12、不保温的热水瓶——没有胆
13、佛爷放的屁儿——神气十足
14、单麻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5、太平间的气氛——死气沉沉
16、满嘴塞黄连——说不出的苦
17、穿着拖鞋走路——迈不开步
18、白银子扔人——银(人)打人
19、中圈套见“落在圈套里”。
20、大年初一看日历——日子长着哩
21、老天爷不下雨——靠自浇(觉)
22、隔门缝看吕洞宾——小看了大仙
23、草尖上的露水——不长久;留不住
24、蝙蝠身上插鸡毛——你是个什么鸟
25、钻进风箱里的老鼠——受不完的气
26、开门雨,闭门风(惯)比喻传言很多。
27、人生面不熟(惯)指彼此没见过,不熟悉。
28、提哪把壶哪把壶不开(惯)形容事事不顺利。
29、摁着牛头喝水——办不到;勉强不得;耍蛮愣(蛮劲)
30、山河轻易改,秉性最难移见“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3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见“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2、空手捞白鱼(惯)比喻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好处。
33、两个分力的尖角越小,合力越大:一个集体团结越紧,攻关力越强。
34、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惯)比好的差一些,比差的好一些。指处于中等水平。
35、开口见喉咙(惯)指一张口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或一说话就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
36、够不着房檐怨地矮(惯)比喻做不成事情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客观条件不好。
37、恨不得爷娘多生两只脚(惯)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38、置于死地而后快(惯)把人整死心里才痛快。形容人非常狠毒。 也作“置之死地而后快”。
39、一家有女百家求(谚)指有女儿的人家,自然会招来许多求婚者。 也作“一家女,百家求”。
40、放过的爆竹——声势已尽(歇)本指爆竹已经失去声响和势焰,转指人完全失去了声威和气魄。
41、一碗清水看到了底(惯)指一眼就看得清清晰楚。也形容人十分单纯。 也作“一碗清水看到底”。
42、老鼠眼睛——寸寸光(歇)形容目光不明亮,或目光短浅。 也作“老鼠眼儿——就看鼻子尖儿”。
43、吃饭时,妈妈见我总是狼吞虎咽的,就教育我说:“吃得快,咽得慌,伤了口胃伤了肠。”(江苏·新沂)
44、奶奶听了爷爷说了句小孩话,笑着说:“看你,烙馍卷蒜薹——面老心脆,还说得出口。”(安徽·临泉)
45、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惯)指借别人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也作“借你口中言,传我腹中事”。
46、我见爸爸拖地没拖墙角,就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他这是洗脸不洗耳朵,拖地不拖旮旯。”(湖南·攸县)
47、 山好能容四周看谓禁得起挑剔。记录:“这样的产品没 得说,山好能容四周看,怎么着你也挑不出毛病。”
48、皇天不负好心人(谚)皇天:老天。老天不会辜负操好心,做善事的人。指好心人终究会有好结局、好报应的。
49、落地的秋蝉——哑了(歇)本指秋蝉不再发出叫声,转指人不能说话或无话可说。 也作“秋蝉落地——哑了”。
50、瓦片尚有翻身日(谚)扔掉的瓦片,也还有拾起来再用的时候。比喻背时的人不必丧气,总会有境遇好转的一天。
51、瞎子过河——不摸水深浅(歇)深浅:本指水深浅的程度,转喻事情的根底。比喻不知道事情或人的根由、底细。
52、货卖一张皮(谚)一张皮:一副美观的包装。指货物固然要重在质量,但能够吸引顾主的美观的包装也不可忽视。
53、借死不借生(谚)宁可将屋子借给人停丧,也不借给人生孩子。指死人出殡后屋子立刻会还,生孩子则占据屋子时曰长。
54、我村的王某允许给我买本字典,可十来天过去了,还没见影子。妈妈说:“你就别信他的话,十个跟头不落地。”(江西·吉安)
55、上嘴片碰下嘴唇(惯)形容人只会说。也形容要说的话非常轻易、轻便。 也作上嘴唇儿一碰下嘴唇儿。 上嘴唇往下嘴唇一碰。
56、母慈悲,儿孝顺(谚)母亲对儿子慈祥,儿子就对母亲孝顺。指母慈子孝,不是单方面的,母亲的慈祥会激发儿子的孝顺行为。
57、秤砣虽小压千斤(谚)指杆秤上的秤砣虽然小,却能压住千斤的重量。比喻岁数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谋与才能,不可小觑。
58、塘怕渗漏,人怕引诱(谚)池塘要是渗水漏水,就会干涸;人要是被引向邪路,就会毁了一生前程。 指年轻人最怕受到邪恶的诱惑。
59、 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难移,坏毛病改不了。成语:恶习难 改。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这样 便宜他都不捡。”
60、上山轻易下山难(谚)指上山时重心在前,好用力;下山时脚步不稳,易打跌。也比喻人的社会地位上升时神情慰悦,下落时颜面无光。
61、有钱难买幼时贫(谚)人生最难得的是幼年时家景贫穷。指幼时贫穷,能够养成艰苦奋斗、拼搏向上的习性,给长大创建事业奠定基础。
62、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谚)真人:本指成仙或修炼圆满的人,此处指本领高强的人。指真正本领高强的人,不容易显露高超的技艺。
63、不显山,不露水谓不露痕迹,不动声色。《刘澍德小说 选》:“这些人真有本事,不显山、不露水的,几时‘对’上的, 大家全不知道。”
64、干屎抹不到身上(谚)干了的臭屎,无法抹到别人的身上。比喻人若是行为端正,则任凭邪恶小人恶言中伤,栽赃陷害,都不能损坏其名誉。
65、 不是好吃的果子有硬壳的果子,须敲开,谓不是好侮辱 的人。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老子不是好吃的果子,你 别在老虎嘴上拔胡子来。”
66、福是自求多的,祸是自己作的(谚)福气是自己的行动换来的,灾祸是自己的过错或恶行造成的。 指福与祸都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行为的结果。
67、人多心不齐众人意见不一,或没有组织起来。西戎《一 个年轻人》:“可是咱社里人多心不齐,在哪块地上试验,总 得看看人家主家愿意不愿意。”
68、把心掏出来竭诚相见,说知心话。成语:披肝沥胆。古 华《姐姐寨》:“我把心都挖给你了,你还不相信?当着龙老 师的面,我再给你起一次誓!”
69、三杯和万事(谚)几杯酒喝过后,什么事情都可解决,都能消除。 指酒有和事、消愁的功效。 也作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70、眼里揉不下沙子(惯)比喻容不得人或容不得看不惯的事。也比喻不能容忍别人的蒙蔽、欺骗。 也作眼里下不去砂子。 眼里不揉沙子。 眼里着不得沙子。
71、万两黄金轻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谚)指人世间最难得的是知心知己的人。 也作万两黄金轻易得,一个知己也难求。 万两黄金轻易得,人间知己最难求。
72、弟弟和小文闹起了别扭,奶奶气愤地批评弟弟,弟弟不服气:“奶奶只帮别人,不帮家人。”奶奶说:“我这叫‘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河南·宁陵)
73、骑虎者,势不得下(谚)比喻做事一旦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便欲罢不能,只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也作骑虎之势,不能中下。中下:中途下虎背。 骑虎不能下背。
74、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谚)行船碰到逆风大浪,只好长时间在滩头困守;一旦风顺浪平,即可扬帆远航。比喻机会不来,只好坐等;机会一来,便可大显身手。
75、我在姥姥家玩,当我弯腰去系鞋带的时候,姥姥家的那条狗却跑了。我问:“这是怎么了?”姥姥说:“狼怕掂刀,狗怕弯腰,它以为你拾东西打它呢!”(河南·滑县)
76、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释义:褶:指包子顶部折皱的面皮。比喻钱财或长处不露在表面。例句:掌柜的,你别瞧我们穿的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招好主顾,财神爷来了。
77、冷手挝不着热馒头(谚)挝(zhua):抓。馒头:馍馍。指冰冷的手难抓热馍馍。比喻时机不到办不好事,或方法不对头难办成事。 也作冷手难抓热馒头。 冷手抓不住热馍馍。
78、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惯)紫荆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紫红色,供观赏,树皮、木材可入药,为较名贵树种。为了折一根赶驴的棍子,损坏了紫荆树。比喻因小失大。
79、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释义:比喻你动他不动,行动不协调。例句:“咱们打仗一靠官带,二靠弟兄们敢拼。要是大家气不顺,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这仗永远也打不胜。”
80、家里蒸年糕,刚一起锅,我趁妈妈不注重,偷吃了一块。妈妈问是谁吃的,我红着脸说:“不知道。”妈妈说:“别瞒我,出门观天色,出言看脸色。不用说,我也猜得着。”(江西·湖口)
81、一只碗不晌,两只碗叮当(谚)一只碗不会发出声音,两只碗碰撞才有响声。比喻人与人的争吵以至斗殴,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双方都负有责任。 也作“一只碗敲不响,两只碗响丁当”。
82、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谚)五谷:说法不一,一般指稻、黍、稷、麦、菽,也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指气候假如没有冷热的变化,五谷就不能生长成熟,结出果实。 也作“不热不冷,五谷不生”。
83、关门养虎,虎大伤人姑息坏人,反受其害。成语:姑息养 奸。类似的:养虎自贻患/养虎被虎伤。清代《说岳全传》: “呆子!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入’,这个东西如何养 得熟的?”
84、家雀跟着檐蝙蝠飞——干熬夜眼(歇)家雀:麻雀。檐蝙蝠:即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身子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以蚊蛾等昆虫为食,夜间在空中翱翔。指白熬时光,毫无所得。
85、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释义:能否相识(也指结婚),不在距离远近,而在有无机缘。例句:宋江听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
86、萝卜不能当成人参卖释义:比喻不够资格,不能充数。例句:我看你们都请黄半仙跳过大神。所以还不如那个破烂秀才。比他还迷糊。你们是染缸里捞不出白布。毛脚鸡上不得锅台!萝卜不能当人参卖。
87、 有眼不识泰山泰山高大,居然不熟悉。借指没有认出 重要人物,失礼。类似的:有眼不识荆山玉/俗眼不识神仙。 成语:有眼无珠。明代《水浒》:“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 冒读兄长,望乞恕罪!”
88、胳膊朝内弯护着自己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类似的: 拳头朝外打,胳膊向内弯/一把指头总向内/十个指头往里 弯/千个猪爪朝内弯。杨绛《洗澡》:“他们要我帮助你,我可 没说什么,咱们胳膊折了往里弯!”
89、习惯成自然适应了就变为常态,不受拘束,或不易改 变。相关的: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清代《镜花缘》: “俗语说的:习惯成自然。我们看他虽觉异样,无如他们自 古如此;他们看见我们,自然也以我们为非。”
90、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谚)晚娘:继母。日头:太阳。云里的日头,看起来不红,但暴晒力很强;晚娘的拳头,看起来不重,但打起来很毒。指旧时继母对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头最毒,晚娘的拳头最狠”。
91、英雄遇上好汉碰到对手,反而赏识。类似的:惺惺惜惺 惺,好汉识好汉。老舍《骆驼祥子》:“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 的;及至碰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 雄遇上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92、刘备关公,各有秉性释义:刘备、关公:《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建立者,性情暖和大度;关公即关羽,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大将,性格坚强,有胆力。比喻人的性情各不相同。例句:唁,刘备关公,各有秉性,对待不同脾气的人,说话的方式就得灵活点儿哪。
93、中国中国的英译名是China,有历史学家考证,英文china-词来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秦的音译。秦朝统一六国后,威名远播,周边国家就根据中文发音来称呼这个强盛的帝国,并按照印欧语系的拼写方法,将“秦”拼写成chin,chin后来被附加了一个元音,成了“China”。还有,把瓷器翻译为China,则是在China-词产生之后,“这和中国瓷器的兴盛有关。中国素以瓷器扬名世界,八世纪之后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运输远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器王国”,但中国China得名与瓷器无关。
94、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一俗语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有创新精神。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原句是“初生之犊不惧虎。” 东汉末年,刘备的大将关羽率军袭击曹操的襄阳和樊城,打得曹军退守樊城。曹操便派于禁和庞德前去支援。庞德领兵来到樊城脚下,与名将关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庞德是员勇将,且年轻气盛,和关羽大战一百多回合,分不出胜败,双方各自鸣金收兵。关羽退回营寨后,对关平说:“庞德刀法很厉害,是个对手。”关羽还说:“俗话说,初生之犊不惧虎。”庞德虽然勇猛,但缺乏经验。当时正是秋季,阴雨连绵,河水猛涨,于是关羽采用水攻战术消灭了曹操派来的七路援军,击杀庞德。庞德是第一个不怕虎的牛犊。
9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释义:冯唐:西汉人,头发都斑白了还只做郎官,一次文帝过郎署,跟他谈论任用将帅的事,谈得很投机,拜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被贬,出为楚相。武帝时,广求贤才,有人推荐他,可他已经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冯唐易老”是说在能发挥智慧才智时不去发现使用,当要使用时,人已经老了。李广:西汉人,文帝时因征讨匈奴有功,封为武骑常侍,景帝时擢为将军,在同匈奴作战中屡建战功,匈奴畏惧他,称为“飞将军”。到武帝时,李广手下的人因战功封侯的已达数十人,而李广却未能得封。现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形容用人之弊,不能知人善任。也表示一种牢骚,批评人用人不当。例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早就有这样的教训。假如发现了确实是人才,就要坚决地把他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
96、杀风景“杀风景”一词源于民间隐语,原意是损坏美好的景色,后来用于比喻在兴高采烈的场合使人扫兴。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撰写的《杂纂》一书中曾有六个“杀风景”的例子:清泉濯足。在清亮晶莹的泉水中洗脚。花上晒裨。在漂亮的花枝上晒裤衩。背山起楼。背靠山起楼,开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气爽的山色。焚琴煮鹤。把琴当做木柴烧,把鹤宰了煮着来吃。对花啜茶。赏花本应饮酒,但不饮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的诗句。松下喝道。幽静安谧的松下是歇脚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达官贵人驱使车骑人马吆喝而过。这是“杀风景”的典型例子,后来泛指一些扫兴和不舒畅的事情。如鲁迅《致山本初枝》信:“龙华的桃花虽然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好像也少了。”此例“杀风景”一词用得非常到位正确,一语双关,不愧为文学泰斗。
97、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现在常用来指责品德败坏的官员和坏人。称其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似禽兽。衣冠禽兽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传说古代有一种恶鸟、恶兽,名叫“枭”、“獍”,这两种禽兽出生后均先把生它的母亲吃掉,据此就有了“衣冠枭獍”一语,喻指行为卑劣,品质极坏的人。因一禽一兽,后演变为“衣冠禽兽”。另一种认为,“衣冠禽兽”一语源于古代官员的衣饰,原来并无贬义。在我国历史和戏剧舞台上,封建官吏服饰上都绣有飞禽走兽,明清两代文官服上绣禽,武官服上绣兽,且看下表:品级: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仙鹤锦鸡孔雀雪雁白鹂露鹚鸳鸯鹌鹑练雀武官: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从中不难看出,衣冠上的禽兽,越是珍奇,品级越高。后来这些象征、区别官职的“衣冠禽兽”们,只顾当官做老爷,仗势欺人,鱼肉百姓,到头来却成了人民切齿痛恨的代名词。
98、腊八粥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粥”源自佛教。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白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效果,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所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粥赠予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传说吃了“腊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至今我国江南、三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冬季吃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99、杂烩“杂烩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谓“杂烩”,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葱、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锅。味美香浓,甚是好吃。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白米饭,既简朴方便,又经济实惠。因此,“杂烩菜”扩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欢吃这样的“大锅菜”,特殊是在农村,红白喜事必不可少。民间传说,杂烩菜起源于宋代。据说南宋时朱敦儒为兵部侍郎,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免职,回河南老家,这一年,时逢朱敦儒六十寿辰,就在预备寿宴时忽然从京城临安传来消息说,抗金元帅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朱敦儒无心庆寿,又不能让赴宴的人饿肚子,就吩咐家厨:“今日不饮酒,只把备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馍端来即是。”众人听说岳飞被害之事,都难过得吃不下饭。朱敦儒就说:“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当是秦桧的头,油炸豆腐就当是秦桧的肉,粉条就当是秦桧的肠子。”大家闻听此话,纷纷拿起筷子,顷刻之间就把一碗熬菜吃了个精光。吃完之后,众人给这道菜取名“杂桧菜”。因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传开来。又因为这道菜是将各种杂七杂八的菜烩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将它叫做“杂烩菜”了。另有一说,杂烩菜起源于福州。当时福州有一名厨,听说岳飞被秦桧诬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桧”的菜,“杂”的意思杂种,“烩”与秦桧的桧同音。经考证,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飞被害时,正在临安枢密行府谘议参军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桧之子秦嬉喜好诗歌,起用朱敦儒之子为删定官,朱敦儒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敦儒也去职。“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蹿逐,故其爷不终。”因而民间传说朱敦儒发明“杂烩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时番薯还未传人中国,当时还没有粉条。而起源于福州之说,也没有历史根据。但是“杂烩”菜确实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传千年,影响很广。宋金战役中,河南地区是主要战场,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岳飞十分爱戴,因此对秦桧的生气情绪是真实的,最有可能的是“杂烩”确实是在痛骂秦桧,其发明者应是河南百姓,这个故事在流行过程中又附会了故旧乡贤,附会到朱敦儒头上的可能性较大。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