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30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垂白(一作白首) 杜甫 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
多么难身何补,无家病底事。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此亦夔州西阁作,故云江喧楼迥。诗成后,拈垂白二字题写,非专咏垂白也。《汉书·杜周传》:“老姊垂白。”注,“白头发松驰也。”
垂白冯唐老①,清秋宋玉悲。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②。多么难身何补,无家病底事。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③。
(此章乃老去悲愁之意,下六,申言其悲。少睡移时,忧在我国也。醉千日,付之不知道。未七哀,难过大量矣。《杜臆》:公年迈为郎,有似冯唐。当秋而悲,复如宋玉。少睡无趣,故起来移时。多么难身何补、作愤语,无家病底事,作苦语。公妻孥在蜀,而云无家,盖以家乡为家也。)
①《汉书》:冯唐以孝著,为陪王署长,肃宗辇过唐曰:“父老乡亲何自为郎?”②庾信诗:“高花出迥楼。”③《魏都赋》:“醇酎中山市,沈湎千日。”《搜神记》:狄希,中山人,造出千日酒,饮之,一醉千日。《七哀》诗,见十六卷。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人,本武汉人,后徙河南省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朝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与诗仙李白统称“李杜”。为了更好地与另俩位作家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别,杜甫与诗仙李白又统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作“老吴”。
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危害十分广阔,被后世称之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作“史诗”。后人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写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佳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进川,尽管躲避了战役,日常生活比较稳定,但依然情系众生,胸襟国家大事。尽管杜甫是个现代主义作家,但他也是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佳作《饮中八仙歌》可以看出杜甫的壮怀激烈。
杜甫的观念要害是儒家思想的民贵君轻观念,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的雄伟理想。杜甫尽管健在时知名度并不赫赫有名,但之后声名显赫,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文学类都造成了长远的危害。杜甫一共有约1500首诗文被保存了出来,大多数集于《杜工部集》。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