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25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一个大学生问:“我和我女朋友,我们毕业留在北京,我们俩真没什么钱。 我买不起房子,就租一个房子住着,我们的朋友挺多,老叫我们出去吃饭,后来我们就不好意思去了,老吃人家的饭,我俩没钱请人家吃饭。 我在北京的薪水很低,在北京我真是一无所有,你说我现在该如何是好? ”
大师答:“第一,你有多长同学想要留京没有留下,可是你留下了,你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第二,你有了一个能与你相濡以沫的女朋友,第三,那么多人请你吃饭,说明你人缘挺好有着一堆朋友,你拥有这么多,凭什么说你一无所有呢? ”
大学生:“哎,你这么一说我忽然间还觉得自己挺兴奋的。 ”
说完,大师好像对她的回答挺满足,露出会心一笑。
万方中《我为什么憎恶心灵鸡汤? (上)》文中所说,我们假如不加以思索,便会像这位大学生一样,满心欢喜地全盘接受大师的答案,因为他的答案看起来好像有理有据。 但假如你仔细思索,便会发现问题所在:大学生阐述自己的问题,诸如买不起房、没钱请人吃饭、薪水低,实际上问的是物质上的一无所有,他寻求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而大师巧妙的绕过了他这个问题,采取诡辩的方式答别人的问题,答的全部都是精神上的东西。
心灵鸡汤的历史,恐怕要从1993年由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与共同负责出版和发行的《心灵鸡汤》这个系列的书讲起。 当时这一系列的书超过200种类别,有许多书籍都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如:母亲鸡汤、囚犯鸡汤、祖父鸡汤。 祖母鸡汤、孩子鸡汤、父亲鸡汤。
这组书传入中国后,逐渐的成为了一种文体类型,他在我们很多本土的作家配上其自身的故事,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故事和人生感悟。 在我们的市面上,随手可以买到一本《读者》,如今网络普及了,公众号铺天盖地,这样的文章如今也是层出不穷,这样的文章总是以“我有一个朋友怎么怎么着”,然后由此引出话题,然后在引用几个牛人的名言警句加以点缀来印证观点,我时常怀疑,到底是因为我孤陋寡闻还是生活阅历单薄,为什么作者总是会有各种各样奇葩遭遇或者是专门为这个主题而生的朋友。
不论是国外还是海内的鸡汤文,总体而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试图通过一个或几个故事试图得出一个人生感悟。 他们的目的,用现在的话说,是由情绪上的负能量转换为正能量,让你天天都活在正能量中。
表面上看来,你会觉得心灵鸡汤是一种非常棒的文体,这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爱这种东西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无论如何,他的结果是好的,带给了人满满的正能量。
下面让我们来看另一则例子:
富翁在海滨度假,见到一个垂钓的渔夫。
富翁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和享受生活的真谛。
渔夫说,洗耳恭听。
富翁说,首先,你需要借钱买条船出海打鱼,赚了钱雇几个帮手增加产量,这样才能增加利润。
那之后呢? 渔夫问。
之后你可以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再之后呢?
再买几条船,搞一个捕捞公司,再投资一家水产品加工厂。
然后呢?
然后把公司上市,用圈来的钱再去投资房地产,如此一来,你就会和我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了。
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 渔夫似乎对这一结果没有足够的熟悉。
富翁略加思索说,成为亿万富翁,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晒太阳,钓钓鱼,享受生活了。
噢,原来如此。 渔夫似有所悟,那你不认为,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说的那些过程的结果吗?
这个故事在各大报刊杂志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心灵鸡汤文中的典范。 那些写心灵鸡汤者和信奉心灵鸡汤的人也自认为找到了事情的本质:很多时候别人孜孜以求的,正是我们现在拥有的,只是我们自己浑然不觉而已。 所以,比起追求我们追求不到的,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
这个道理乍一看似乎是那么回事,事实上,他的结论是好的,但是他的推论是错误的。 鸡汤作者为了得出他的结论,刚好写到对他自己有利的位置就立刻停笔了,没有再深入下去,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他得出的感悟是站在渔夫这个狭隘的角度来看问题。
假如你跳出作者思索问题的圈子,站在亿万富翁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又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富翁来说,他的享受生活并不只是来海边晒太阳,而是他们享受着选择生活的权利:今天他可以来晒太阳,明天他又可以去骑马,后天他还可以去森林里打猎,这些对于渔民、放牧人、猎人看来说都是他们的职业,他们当然觉得不稀奇。 但对于富翁来说是新颖的,要害在于,他玩腻了就可以去选择其他,他有这种权力。 但是渔人并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渔夫为了生计,只能终日守在沙滩上,天天重复着他的生活,终老至死,这正是他生命的悲剧所在。
我們假如這樣看心靈雞湯,就會看清晰,他們實際上講究的不是客觀、嚴謹、方法正確,而是講究的怎樣將自己的道理看起來正面很陽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邏輯已經被他隱去避而不談,而是選擇一些對他自己有利的角度來闡述問題。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為什麼很多人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
很显然,这个渔夫的身份隐喻了我们当代社会中的大部分人:大多数人为了生计,为了家庭,都像渔夫一样,不得不天天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朝九晚五,就此了了一生。 现在忽然来一个这样的故事,真是让人解气啊! 然而,现实我们还是要面对,这个故事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使得很多人逻辑混乱。
在看这个关于渔夫和富翁的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发现,他还有好几个版本,同样一个故事,他还想阐述不同的人生感悟,然而这些感悟跟我之前谈论的人生感悟一样,都是歪道理。
即便是讲述同一个道理时,渔夫和富翁的对话都不同,讲述的方式也不一样,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鸡汤作家为了说明一个他自认为很准确的道理,常常是不惜编出来一个故事来,所以才会在各种各样的文章中反复的出现“作者的朋友”。
我们讨厌鸡汤,是因为他们讲的那些大道理跟放屁一样,根本就不管用,最大的问题是把技术性问题简化成努力性问题。 比如有人问螺丝怎么拧不进去? 正常的应该看看什么螺丝,什么扳手,什么材质,弄清晰是什么问题,可能给出的回答是你方向反了? 这种材料是拧不进去的,你需要先打个洞,然后填充木材,然后才行等等,但是有人会登高一呼只要拧得努力就行了!
我们要的不是一碗有温度没卵用的鸡汤,我们是要吃肉的!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