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1-01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1、是“知了”没错,但不同种蝉的叫声不同,如:常见的黑蚱蝉叫声是连续不断的,而寒蝉则是一声一声地叫。因此有的知了会“知了、知了、知了……”的叫,有的则会“知了……知了……知了”的叫。BY林空_子规啼
2、虽然说雄蝉被人们誉为“不知倦怠的歌手”,但它唱歌却不是用嘴,而是靠胸腹部的一对鸣器。这鸣器内有气腔,外有响板,气流从气腔中冲出,响板和全身震惊,便发出了声音。昆虫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雄蝉的歌唱能反映出天气的变化。例如,众蝉齐鸣,是好天气,蝉鸣嘎然而止,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天气阴沉,忽有蝉鸣,说明天气即将放晴。唐朝闻名诗人许裳在《闻蝉》一诗中就有明确表述:“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朝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则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一诗中告诉人们在苏州一代,蝉鸣开始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3、蝉,俗称知了,也叫蚂蛣鸟、蛣蟟猴,世界上现有3000多种。在我国,科学家已发现200种左右,并根据其生长季节,将其分为春蝉、夏蝉、秋蝉。春蝉鸣声尖而高,夏蝉鸣声响亮,秋蝉的鸣声听起来有些哀转。雌蝉不会鸣叫,故称“哑蝉”,古希腊诗人萨拉朱斯曾有两句非常幽默的《咏蝉》小诗:蝉的生活多么幸福呀,因为它们有不会开口的太太。
4、《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5、《塞上曲》唐-王昌龄
6、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意,还要在胸部安顿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知了中文学名: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纪录约2000余种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tergum)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蝉不发声,但腹部有发音器。幼虫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液。蝉属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一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
7、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8、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面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
9、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意,还要在胸部安顿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10、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11、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2、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安闲。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1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14、一种比它的个儿稍小一些的蝉,发一种“知了、知了”的叫声.这种蝉栖处不怎么高且有些呆,易被捉到.我在许多文章中读到过这种蝉,其大多都是针对它的自吹自擂,中国人向来不喜欢人自夸.于是在文章中写着写着,就会忍不住地要质问它:“你口口声声说知道知道(知了知了),到底又知道多长?”我家老屋后面有一棵长得不高的枣树,上面喜欢登这种婵.所以一到学校放暑假,我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扒在这棵枣树上.乘凉.捉蝉.摘青枣吃.
15、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16、这句话的意思是夏天的时候,蝉的叫声特殊的烦人,树上的枝桠疯狂地生长,但是却挡不住太阳的光亮。这句话让我们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碰到很多的困难,很多的曲折,也不能挡住我们心中的希望,我们心中的太阳,所以我们一定要刚强的奋斗,顽强的拼搏,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17、蝉声响亮而高远,对此许多诗人也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南北朝时期梁朝辞赋家萧子范曾作有《后堂听蝉》一诗:“试逐微风远,聊随夏叶繁,轻飞避楚雀,饮露入吴园。”全诗紧扣听蝉,一句一事,笔墨变幻,追新出异,如今读起来,好像可使人们听到夏蝉的鸣声,看到夏蝉的活动。唐代诗人虞世南则作有一首题为《蝉》的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全诗表面是重写蝉声的远扬,实际是借以比贤德之人自然声名远播,并不需要外在的凭藉,显然是对人的品格美的赞颂,读之可从中悟出些道理。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卢仝则作有《新蝉》一诗:“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短短几句,便把蝉鸣的声音描写得栩栩如生,那声声吟唱像幽咽的流泉,仍旧响在人们耳边。而宋代词人王沂孙所作的《齐天乐·蝉》托物抒怀,在描写蝉鸣的声音中流露封建士人对国家破败、身无所托的悲伤:“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
18、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9、又到夏天,又闻蝉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就如君子贤人,不像那些为一官半职而阿谀奉承、夤缘幸进的小人,就如那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采菊东篱的陶夫子。
20、“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说起对夏日的感觉,自然少不了树上的声声蝉鸣。最近,成都的天气渐热,树间的蝉鸣声也越发高昂。可这夏日蝉鸣,有人觉得是乐声,有人却觉得是烦恼。近日,就有市民拨打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反映,说他家附近树上的知了(蝉)声音太大,已经严峻扰民。
21、蝉的叫清脆入耳,象首正弹奏的美妙歌曲。让整个夜色笼罩的晚上不再寂寞。
22、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23、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24、此外,唐朝诗人雍陶也作有一首《蝉》诗:“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清代诗人朱受新作有《咏蝉》一诗:“抱叶隐深林,乘时慧慧吟。如何忘远举,饮露已清心”,南朝诗人陈正见偶得一首《赋得秋蝉和柳应衡阳王教诗》:“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这些诗作虽同样是即景写景,描写蝉鸣,读之却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机趣。
25、原文:
26、蝉的叫声又象两个热恋中的情人的缠绵细语,说个不停,蝉的叫声又象遥篮曲,轻拍着劳累一天的人快点入睡。
27、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28、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29、有种蝉,为了满意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顿,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30、答:闲听蝉鸣读蝉诗
31、有些人觉得蝉鸣是一种亲近大自然觉得是余音绕耳,而有些人觉得他是扰民。
32、吃过晚饭,坐在院子前面的草坪上纳凉。此时蝉声已大作,或独唱,声音此起彼伏;或合唱,协调共鸣。声音极为洪亮,情景着实感人。
33、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34、蝉鸣声声,诠释着夏的酷热,倾诉着心的情结。就在这炎热难耐的傍晚,我整理着自己混乱的思绪……
35、蝉声并不单调,就和鸟鸣声一样具有多种多样的叫声.一种最突出的叫呖声蝉,这种蝉喜欢扒在高大的树上,或是柳树、白杨树,或是苞桐.古人画蝉多是起“高柳鸣蝉”之意,这也是有一定的生活依据的.它的叫声洪亮而高亢,老远就能听到那“咿——咿——”的声音.这种蝉个大壳厚,敏捷度极高,不易被捉到.
36、蝉声响亮而高远,古往今来,那“知了,知了”的鸣唱,曾使情感丰富而细腻的诗人们写下了诸多柔美动人的诗篇。
37、听!看!无畏的蝉儿,唱着心中的歌……蝉儿如此!人儿如此?我轻轻躺下了,注目窗外的美好世界。
38、译文:知了在枯秃寂寥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且冷清。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的严寒,关内关外尽是枯黄趴地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英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不爱惜生命的游侠,自鸣不凡地把紫色的骏马炫耀。
39、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时吸食植物的汁。然而,古人却误以为蝉靠饮露为生,因而把蝉视为高洁的昆虫,不少文人雅士也就写下众多的咏蝉诗,或寄托自己的理想,或暗喻自己崎岖不幸的身世。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道:“濯淖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这里以蝉为比喻,高度赞扬了屈原的高风亮节,不随波逐流。隋朝旧臣虞世南,才高学广,为人正直,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并深得器重。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咏蝉》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已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说,只要立身高洁,不需凭借任何力量,自可声名远扬。而晚唐诗人李商隐满腹经纶,抱负高远,却想不到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不受重用,潦倒终身。因而在听到蝉鸣之后,便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于是以《蝉》为题作诗一首:“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抓住蝉的特点,以情作诗,为情造文,诗中的蝉可谓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40、译文: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41、《四时读书乐》元-翁森
42、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43、蝉鸣声声催人醉,炎炎夏日红似火
44、哼唱着它发自肺腑的心声,让会飘泊在外的游子,思念千里之外的母亲。
45、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46、还有一种在黄昏来临前只叫的蝉,我们叫它晚蝉.这种蝉的叫声是最好听的,并且乐感性比较强.发一串“嘀溜溜……”婉如一股细细孱孱的流水,又似动听的琴音.声音由低渐高,由弱渐强.若后是余音袅绕.是时已是青山相映晚霞,溪流颂唱黄昏.清风轻拂人面,牧童嬉闹归途.这晚蝉的鸣叫,仿佛一串动听的手机铃声,谁又相约黄昏?
47、与颂扬蝉的高洁相反,咏蝉诗中也有挖苦蝉的污浊的。唐末诗人陆龟蒙和罗隐各作有一首《蝉》诗。在陆龟蒙的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而在罗隐的笔下,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两诗借蝉言志,对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污浊,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曾担任任侍御史的唐代诗人骆宾王,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受人诬陷被以贪赃罪名下狱。身陷囹圄的诗人在闻听蝉鸣后,联想自己的遭遇,便吟出一首也写过一首《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借蝉抒怀,对当时社会的落后险恶进行了披露,并对自己政治上的不自得进行了描写。全诗取譬贴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