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2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教育大家说# #家长检查作业# #家长批改#
近期家长批改作业引发广泛热议,很多家长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发现自己竟然要转变工种成为助教。天天不光要安排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批改当天的各科作业!批改不当会被老师约谈。
没有处在小学段的家长可能觉得有点言过其实。据了解,目前小学段让家长承担批改作业已经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年轻老师入职后自己批改一段时间后也会跟风要求家长批改。究竟偷懒的事儿传的最快。与此同时,老师们则叫苦连天,认为自己的辛劳付出得不到理解,学校的教改教研活动耽误了正常教学工作,只能找家长分担,委屈为何现在的老师得不到应有的尊师重道。
现在的家长也是曾经的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是通过与自己的老师对比而来,就让我们看看为何曾经的老师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认可,而现在的老师让家长们越来越反感。
曾经的老师不计报酬,主动为学生讲解补习。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单独在活动课时在老师办公室补习。家长工作忙没人做饭的孩子放学后常常被带到老师家里吃饭,顺便辅导讲解。很多80后,70后的家长,小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在自己的班主任家里因为补课讲题,吃过老师家里的饭。感受过来自老师的真心疼爱。所以才会诞生《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传唱至今赞美老师的歌曲,因为那是当时绝大多数老师的真实写照。学习实在补不上来的孩子,老师也尽量发现他们其他的闪光点,在班级安排他们能胜任的任务,不讽刺讥讽欺侮学生。
现在的老师一道题讲2遍就烦,讲3遍就冒火打人体罚,责怪学生不专心学。从来没有反思过是不是自己讲的不够浅显易懂。更多的老师不再讲题,而是要求家长在家给孩子订正错题,说白了就是让家长负责讲题。
家长不会讲的,老师会直接建议你去上补习班。孩子学习出现问题,老师不想办法帮助孩子,而是会微信电话直接联系家长,要求家长对自己孩子要有责任心,做好家庭监督和辅助教学。曾经的老师每学期会选一些孩子家访,都是用自己的私人时间。而现在的老师超过下班时间多做一件事都惊叫唤,家访这种事已经不复存在。就连国家硬推的课后服务托管在老师们中间都引起了不小的抵触。
更有甚者要求全班家长在新学期开学前把新学期的生字全部在家教完,语文数学新课之前在家全部预学一遍。言下之意连课本都要家长在家先教一遍,老师上课随便复习复习。还要美其名曰预习是为了更高的课堂效率。最终孩子们反馈的是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管纪律,来开全班批斗大会。
曾经的老师自己批改作业,全班讲解。现在的老师自己批改一部分,或者全部让家长批改,让班上的班干部批改。不少老师管教学生简朴粗暴全靠体罚,这点让很多70、80后家长无法接受,在自己小时候读书时《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自己童年都没有受过老师体罚。到了自己的孩子竟然还要接受棍棒教育,毕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曾经教师节送给老师的多半是孩子们亲手制作,并不精美的贺卡。或者家长自己做的一点小菜,老师们是真心喜欢这些不值钱,但很有心意和意义的礼物。老师对孩子们童言无忌的小习作都会欣赏,丑丑的小报都会鼓励。而现在的老师,教师节鲜花礼物拿到手软,孩子们的手工卡片黯淡无光,过后就丢在垃圾桶。绘画小报等手工绘画作业,但凡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都会被嫌弃,被群嘲。
老师会把那些一看就是家长代劳,制作精美的手工作业放在在班级群里展览。各种攀比作业层出不穷,你们班家长能做,我们班家长也能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在班上被老师区别对待,或者不如别人的孩子没有受到表扬和重视。只有被迫加入重新复读小学,代做手工、小报、思维导图的大军中。间接助推了某宝上代做小报、手工行业,生意火爆。
曾经教师工资普遍较低的状况一直在社会中存在了很多年。但以前的老师很少对外公开诉苦,抱怨说工资待遇低。很多乡村教师更是任劳任怨,扎根深山,没有抱怨。而现在的老师则动不动就说因为自己工资收入低,所以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已经很不轻易了。让家长们理解自己的不轻易,当教师全凭自己对教育的一腔热情才能拿着这么低廉的工资在这个岗位上坚持着。诉苦卖惨成常态,家长一给老师提意见建议,老师就会先倒苦水。
曾经的老师,每次学生家长对老师说一句,老师您辛劳了时,老师一般的回复都是不辛劳,我们没有家长你们辛劳,我们还有两个假期呢。或者回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而现在的社会流行爱哭的娃儿有奶吃,能卖惨的人有人疼。老师们动不动就会自己说非常辛劳,还有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班上被老师另眼相看,总是对老师溜须拍马帮老师卖惨。说自己带一个孩子如此辛劳,老师带五十多个学生辛劳可想而知。
但带五十多个学生难道不是老师的本职工作吗?做好本职工作有什么资格叫苦?换位思索下,难道其他行业的人都会向自己的领导、自己的客户说自己做的本职工作比领导比客户累多了,非常辛劳?要领导客户多多理解?
现如今又有哪一个行业是轻松如意不辛劳的呢?更何况教师每年寒暑假两个长假,合计超过70天,是其他行业所不能企及的。和自己带娃比,根本没有可比性。老师并没有把学生当成亲儿子在带,老师也不管衣食住行身心健康。
以前的老师对班级里学生间发生的矛盾会亲自进行处理,耐心了解清晰事情原因,较为公平的处置。通过矛盾处理,教会孩子什么是公平,什么是对错。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处理不了的矛盾老师们会互相商量,会请校领导帮忙调节,开导学生,老师们都很有担当。只要不出现流血受伤的大事件,是不会请请家长来校处理。
而现在的老师恰恰相反,只要学生有矛盾,均是不问缘由各打50大板草草处理。没有耐心去了解事情原委,在学生中对人不对事,偏袒自己喜欢的学生,处置不公。或者直接甩锅给家长,要求矛盾双方家长私下自己解决。家长很多碍于情面逼迫孩子相互道歉握手言和。孩子们从此知道自己的委屈没人给做主,只能靠暴力解决,靠自己的拳头打出公平。进一步催生了丛林法则在校园的滋长,校园暴力案件屡见不鲜。发生暴力后果后老师和家长最后得知,竟然还表示很震动。
以前一年级作为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段。都是各个小学教学的重点。学校都会优中选优派学校最有经验的老教师,或者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搭配一个年轻班主任老带新组合,让孩子们顺利度过两年过渡期。老教师更了解幼儿特征,对待一年级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也会把很多好的经验做法传承给新老师。
而现在一二年级成了刚毕业年轻老师的练习营。这些老师没有结婚,没有自己的子女,自己本身都还是孩子。虽然师范毕业学过儿童心理学,但谁敢说这门课是满分通过?一碰到实际操作,看见小孩儿就心烦,对孩子缺乏爱心和耐心。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用简朴粗暴的方法。学校却发现甩锅年轻老师带一二年级的幼儿学生的好处。
因为带一年级新生又累又不出成绩,学业不在调考范围内,新生带的好也不能作为教师评优的条件。孩子太小,不好治理,难以控制。新生家长更敏感,一但有家校矛盾被上告,马上处罚和开除新老师,对的学校名誉和损失最小。所以学校一般都用社会上最流行的甩锅新人法,把全校最棘手的一二年级都甩给新入职教师。
家委会的产生本来是为了有更好的收集家长的意见,与学校进行更好的家校沟通。而现在家委会已被裹挟为学校的免费附属机构,成为老师和学校的代言人,无偿的临时工,家校矛盾的灭火队。
曾经的学校活动,班级活动,文艺汇演。都由各班班主任负责编排,学校活动由全校老师进行策划,但如今这项工作已经完全落到了家委会的头上。全校活动的策划由学校提出校级家委会拿方案。各班活动由各班家委会,进行组织、安排排练、进行拍摄,编写新闻稿件。负责打扫学校卫生、负责活动学生安全。一旦有家校矛盾出现之时,家委会又变成了学校的挡箭牌,代表学校安抚家长。家委会家长吃苦受累,有了问题自己先要说服自己挺老师。
家长委员会,应该是代表全体家长的团体。但现在变成了代表学校的团体。
家委会的存在让家长们彻底成为仰视老师和学校的存在。任何一个质疑在家委会处先受到质疑和打压,家长们会怀疑是否是自己太过挑剔,因为和自己同是家长的人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家长群里带头鼓掌、带头送花、带头附和老师,营造以老师为核心的氛围,裹挟其他家长有问题不敢问,有建议不敢提。
而现在的老师对待家长没有最起码的平等尊重,一个20出头的老师可以把一个中年职场牛咖像孙子一样的训斥半个小时,只因为她是牛咖孩子的老师。又有多长中年人不怕领导怕自己孩子老师的电话和脸色?
因为历史原因,过去的小学教育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从事小学教育的有之。而过去全国家长普遍文化较低,老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分子。受到人们的推崇和敬仰,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突出。而老师们也确实用自己的知识让学生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祖国培养出栋梁之才。
而随着改革开放后普及教育和大学扩招,高知家长比例越来越高。小学段课程很多家长不在话下。家长也可以通过更多途径了解和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知识,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组织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北清一流大学高材生基本不会流入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流入比例也很小。师范类大学和专业在物质经济刺激下遇冷多年。报考师范类专业的基本都是高中时成绩中游的学生,师范专业并不受学霸青睐。师范毕业生也多是无其他职业出路后才选择做老师。教师素质日渐走低与家长素质知识逐渐走高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随着国家教改和高考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学目标与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很多老师感觉自己职业生涯在摸爬滚打中前行,自己都快要吃不透教案和知识点,明显力不从心。教师从业门槛的水平与未来高考改革及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产生了的裂缝日渐加大,而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也逐渐被行业现象所稀释。
曾经的校长基本都会亲力亲为主抓学校的重大活动主抓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孩子和家长们常常能在学校活动中看到校长的身影,每学年校长都会不定期听各班老师科,有随机的也有提前预备的。很多学年幼的孩子都得到过校长的拥抱和表扬。可以说,曾经的学生没有一个人不熟悉自己学校的校长。
但如今在大城市的部分校长们,多致力与个人教学学术研究,致力于自己的教育研究工作室。或醉心于自己的教研科研课题。校园里看不见校长的身影,校长的身影只存在于学校的新闻上,又有多长孩子能够觉得他们的校长亲切而而又认识呢?甚至很多学校的孩子只知道自己校长的名字,见面却认不出。而家长们更是不清晰自己孩子学校的校领导是哪些,出了问题又该找谁反应。
高高在上的治理层,让老师们依赖在校无人监管,领导在与不在两个样,家长面前耀武扬威的两面人,进一步催生了各种教育怪相的产生。
以上可能列举的还不全面,不够客观。但越来越多家长吐槽的根源是,新旧教师给人们的感受差距如此之大,教育已经超出了家长们的固有人知。
因此教育改革不该是只改考试科目那么简朴,希望通过社会的关注推动我们的教育向更加美好健康的方面发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