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02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姜振宇,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信息中央主任,中国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研究第一人,今日头条优质心理内容作者。
美剧《Lie to me》风靡全球,主角能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说话声音中读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微表情真的如此神奇吗?有什么科学方法可以让我们去拆穿一个谎言?关于微表情,姜振宇有太多干货要与你分享。(演讲图文内附哄女朋友的微表情秘籍)
姜振宇现场演讲视频:点击观看
以下为姜振宇海绵演讲实录:
我是姜振宇,大家好!
天上的朋友你们好!左边的朋友你们好!右边的朋友你们好!今天人来的不少,加起来大概六七百号人!我一见到人多就特殊高兴!因为我觉得这个场子是我的,在我的场子,我可以把我的激情全部燃起来!
其实...刚才我都是是装的...我特殊紧张...我只是一个大学老师,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而且站在这么亮的舞台上,其实只能看清晰前面两排人的轮廓,我现在腿都是抖的...
大家是不是被我弄糊涂了,言归正传。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微表情读人”,现场的观众可以尝试读一下我,对比寻常电视节目里看到的我,和来到现场看到的活生生的我,你们可以初步感受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的感受准不准呢?这其实取决于你遇到的是谁。
常常有人在网络上拿一张图向我提问:“姜老师,像这样一些姿势代表什么心态?”
我没有办法回答,因为这只是一些照片,我不知道他之前和之后的动作是什么样的,也许他只是很洒脱地把手伸出去。也许他只是指着一个方向,说“嘿!厕所在那边!”凡此种种,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动作发生的前因后果,所以没有办法对这些静态的照片进行鉴定。
回想一下刚才我上场做的那两套样子,假如你认为凭这两点就可以读懂我了的话,你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中了什么圈套?
2009年美剧《LIE TO ME》播出后,很多人都对微表情产生了爱好。大家赞叹于电视剧的剧情:一个人表情的破绽里总能暴露出真相。于是大家理所应当地认为:通过一个人表情、肢体就可以直接判定他有没有在说谎。
作为微表情研究者,我从2011年开始参与过一些刑事案件的侦查。为了验证现实情况中微表情会不会像电视剧中的那么神奇,我来简朴模仿一个犯罪情况:一个盗窃案,如果你们是公安,我是嫌疑人。你们问我:“你有没有偷钱?”
“唉,警官你怎么这样办呢?你说我偷钱我就偷钱了!你在大街上随便拉个人说偷钱了,他就能坐到这儿来了?你们办案要讲证据好不好!”大家看到我的表情了吗?一脸嫌弃、厌恶、不屑。
另外一种情况是:“我没有,警官你们为什么会怀疑我,我是一个诚实巴交的出租司机,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我…我…我不可能偷钱。我…我是诚实人。”看到我的表情是什么样了吗?愁苦、悲悯、可怜。
你相信哪一个呢?
我们前面铺垫这么多的开场只为说明一个事情:你看到的那些可见的表现很可能都是演的。
比如在宿舍里,一个小女生跟自己的姐妹说“走啊,咱晚上撸串去!”半路上,遇到了自己男神,就说“我要吃…草莓慕斯…”在生活中,人的很多表现可能都是演的。这时候你该你该用什么方法去分析这些表演行为呢?
所以,今天的重点来了:千万不要自己乱分析别人的行为。越是攻于心计的人在表现给你看的时候就越会增加伪装的层次。就像我今天一上台来就喊“天上的朋友们你们好!”,你们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人来疯”,但我后面变得谨小慎微,这一收一放,一热一冷的态度变化是不是把你们脑子搅得一团乱?
这其实就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社交行为其实会导致你分析人的表情、动作的时候上当受骗,从而误导你对一个人的判定。
人的行为其实一共分成三类,最多的一类就是第一类社交行为。
社交行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故意做给别人看的。今天梳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说话的时候用什么语速,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对方感受到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百分百有动机、可控制。你自己可能不觉得,但你今天选择穿这个样子,是因为你判定你今天将要参加什么活动,假如今天是去面试或者和男神、女神吃饭,你还会不会这样穿?
那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社交行为,那么“读人”还成立吗?
成立。但有一个前提是人家没打算骗你。我有什么直接说,我就穿这些裤子、衬衣,把头发梳成这样,我没有伪装自己,暴露在你面前是真实的我,也是我愿意让你读到的我。
但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会把把百分之一百真实的自己暴露给你,多长会有一点掩饰,或者说“加工”。那么怎么才能读到“加工”背后的内容呢?这就要靠下面两类了。一类叫做情绪行为,一类叫做生理行为。
生理行为特殊简朴,比如说疼、冷、困、饿、性高兴。当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你是控制不住的,因为你的大脑不支持这样的治理功能。就本质而言,人是一个动物,不是一个机器。
情绪行为介于两者之间,它会被你的意志干预。比如,有人插队,你很气愤,但你只能说“后面排队去”,你不能说上去就打,为啥?因为你先动手警察叔叔会抓你,你脑子理清晰地知道这一套规则,所以你不会去做。再比如说,有一个美丽的小伙子,但是你(小姑娘)不能上去就扑倒,这是不道德的,所以你只能用理智让自己淡定。
然而,虽然理智是可以干预情绪行为的,但是你没有办法100%把情绪行为完全藏住。所以,“情绪行为”总会留下一些痕迹。这些夹在在情绪行为和生理行为之间的“痕迹”,就是我们常说的破绽。
这个破绽就是我们今天第二个重点。如何去发现一个人情绪行为与生理行为之间的破绽?要诀是:情绪表现和生理表现与他的社交表现并不一致。
假如他的社交表达指向的是A,我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对你很体贴、很温柔、很专心,请你相信我,这是A。
但是他的情绪表现(眼神、表情)和他的生理表现(血管的收缩程度、肌肉的紧张程度)并不相同。当你看到这两者的方向并不一致时,破绽就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社交表达一定是伪装的,因为社交表现可控,而生理表现不可控。所以,当这个破绽出现的时候,基本上你就可以知道:你要当心这个人了。
在这里我举个例子: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感情很好。有一天这个姑娘吃完饭,跟男朋友撒娇说:“我变胖了你介意吗?”男生要给个答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说?
最佳答案就是:胖了吗?哪里!还是很瘦啊!
轻微实在一点的男生会怎么答呢?胖点多好啊,肉呼呼的我喜欢,多可爱啊!这已经会激起女生一部分小小的怒火了,但是没关系这还是善意的。
有没有男生说:你知道还吃这么多,你还珍惜我们之间的感情吗!你在意我的感受吗!你已经胖了这么长时间了,你还要继承胖吗!这就是典型的凭本事单身。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只听这组对话,你会判定男生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答案是没法判定。因为所有的语言都是大脑皮层加工的产物。皮层代表的是高级思维,一定会用逻辑做基础。换句话讲,你所看到和听到的所有东西,全部都是别人有意识让你读到和听到的。所以,单凭对话,这句话是真是假,根本无法判定。
那么假如再加上一个表情图片,男生的心理就暴露了。这要让我多解释吗?
我变胖了你介意吗?不,挺好的。
你觉得男生心里想的什么?这张脸不需要经过专业练习就可以读出两个表情,第一个是无奈,第二个是不想交流。
看到这里,我们重复一下怎么样通过表情和动作识别别人的谎言呢?不是“嗨!大家好!”就是红色性格。畏畏缩缩不说话就是什么“水瓶座性格”。你需要的,是找到一个矛盾点,他想表达的东西A和他真实感受的B,当这两者出现了不一致,你才可以去判定这个人撒了谎。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延展出一些常用的识别表情的小技巧。人类有六种情绪:惊讶、厌恶、愤怒、恐惊、悲伤、喜悦。我们见的最多的是笑容,这张图上左边的笑容和右边的笑容你们更喜欢哪个?第二个被识别为是真诚笑脸的比例特殊高,我们研究了同样一个人,同样的五官确实都在做笑的动作,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识别差异,左边的那个脸怎么就变成了假笑了呢?
通过分析了各种各样的笑容,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笑脸其实只有两个肌肉运动。
第一个,笑的时候,人的眼睛会眯起来,笑的越厉害,眼睛就眯得越紧越小;
第二个,笑的时候,人的嘴会咧开,通常是小幅度的嘴角上扬配合下颌骨的下坠(打开)。
假如一个人是真笑,他的眼睛眯小的同时,嘴一定会越咧越大。假如他是微笑,那么眼睛不会眯太多,嘴也只会是抿着嘴唇。我们把这些叫做“两个动作同步且运动行程相等”,这才是真笑的特征。你用这个特征看一下右边这张脸,眼睛眯到了40%,嘴咧开40%左右,动作同步,行程相等;而左边的问题就在于眼睛眯得很小,但与此同时,嘴却没咧开。
把握了这个规律以后,你会发现对表情的识别是个特殊好玩的东西。我们来一个快速识别,这个是真的假的?
假的,这就是个典型的“江湖笑”,“江湖笑”的特征是笑得非常有声势,要把热情和喜悦强烈地推送给你。但是她的眼睛不会眯起来,她的眼睛始终睁开,时刻保持着敏锐和谨慎。
同样一个人,同样的幅度笑,右边的人就会让人惬意很多,仔细量化以后我们会发现:不同之处在于她的眼睛眯小了。并且,眼睛眯小的幅度和嘴咧开的幅度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判断右图是真笑。这就是今天我们介绍给大家的一个小的表情破绽的识别方法。
除此之外,假如你想要找到A和B的矛盾的话,不能只看着他表演,你要想法找出他的B来。你跟人聊天的时候,假如觉得他在骗你的话,试着去抛几个问题“扎”一下他,看一下他的情绪反应。学术上,我们管这个叫“刺激源”。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小鲜肉明星吸毒了,吸毒之后被群众举报送到公安局,刑拘15天出来了。经济人立马开发布会道歉。道歉的时候,大家想都不用想这个艺人会是什么表现,一定是非常悲催的样子,“我对的行为感到非常的不齿,希望大家原谅我。”
像我这样的(吊儿郎当),基本就没有复出的机会了。所以,他一定会表现出一脸伤心后悔的表情:“我不该吸毒,我不应该误导青少年”。
这种表现的背后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种他真的觉得自己很愧疚:他误导了青少年。还有一种动机是他并不难过,他是看在钱和生意的份上出来表现出自己的愧疚感。
你看我刚才的哭还可以,至少可以打动一部分人。刚才那一段假如在媒体的宣讲下加个标题:姜振宇失声痛哭,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深度忏悔。搞不好公众就真的原谅他了。
这个时候刺激源的重要性就来了,你怎么能够一眼识别出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假如是真的愧疚,你问他一个刺激性的问题,他可以变得更愧疚,假如是假的,问他那问题以后他可能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比如说“您好!我对你的行为表示谅解和认可,我想知道您被刑拘之前,已经有两个您的歌迷因为过量吸毒自杀了,他们只有16岁,不知道你听到这个新闻有什么感受?”
你猜假如是演的,他听到这个会是什么反应?是不耐烦。大概他心里台词是“这关我什么事!但我应该表现得更愧疚,但更愧疚应该怎么演呢!”没有演员可以演到痛哭流涕后再进一步,因为你之前已经把百分百的力气都发挥出来了。于是,这时他很可能就会露出破绽。
所以,你在进行真伪判定的时候可以先抛个问题验证一下那个人的变化。通过观察他的反应,来察觉他说那句话的真伪。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所有内容,这些内容都会放在我的小程序:心理宫殿。谢谢各位!
海绵演讲是由今日头条主办的,主要面向当代青年人的系列演讲活动,平均每两个月举办一次。
每场活动,我们都会邀请 8 位不同领域的今日头条创作者来演讲,他们可能是来自科学、医学、心理学、摄影、建筑等领域的资深专家,也可能是在旅游、美食、游戏、时尚界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他们将在现场分享各自的故事与经历,和对自己所处领域独到的智识与见解。
来源:土味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