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0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4月23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一初中女生在开学当天,跳楼自杀身亡。
4月26日,官方发布调查结果显示:该女生曾与同学在交谈中流露出悲观情绪,并在日记中自感患有抑郁症,暴露出轻生厌世念头。
近年来,因为抑郁症自杀的新闻屡有报道,面对这样的悲剧,人们不禁会问:
抑郁症真有那么痛苦?居然要自杀?
是不是自己太作、太矫情了啊?
寻常嘻嘻哈哈的,怎么还抑郁症了呢?
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解与预测,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切身经历和体会。
抑郁症,真的不是一时想不开的情绪低落,也不是性格不好的矫情和作:
它真的是一种疾病。
别人眼里一些看似简朴、理所当然的念头,在抑郁症人群眼里,也许就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儿,这种矛盾心理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就是“作”。
然而大家不知道,抑郁症典型症状之一就是自我封闭、拼命盯着自己十分在意的事情,这和“作”、不“作”并没有任何关系。
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确实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大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浓度的变化,这是抑郁症发病的基础。
除此之外,遗传、社会、环境、人格、药物等一系列因素都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
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中,患抑郁症的概率比普通家庭要高 10-30 倍,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
假如父母其中一人得过抑郁症,那么子女得病的概率为25%,假如双亲都是抑郁症患者,子女患病率则高达50%-70%。
典型的抑郁症往往具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少语少动等特点,但是,有些抑郁症反而不典型。
他们可能看不出来伤心和难过,依然可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1.典型表现:情绪低落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他们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无动于衷,对生活完全失去爱好,仿佛大脑被屏蔽了,思维迟缓、效率下降;总觉得自己没用,活着没有价值,觉得自己死了反而对他人更好。
有些人病情严峻时甚至会产生幻觉,听到或者看到完全不存在的声音和东西。极端情况下,还会有自伤、自杀行为。
抑郁症发展最为严峻的后果就是自杀,在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50%~70% 是抑郁症患者。
不过,大家要注重,人生在世,难免碰到各种不顺心的人和事,情绪自然也会有波动,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变化。
据统计,约有1/3的成年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曾出现抑郁症状,但并不一定属于病态。而且大多数人面对挫折和抑郁,通过自我调整会很快恢复如常的。
但是,假如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超过2周仍无法挣脱这些糟糕的情绪问题,建议最好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2.“微笑型抑郁”更需警惕
假如一个人,看起来有说有笑、无忧无虑,却被诊断为抑郁症,人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不相信。其实,这完全有可能。一个人可以看上去很快乐,但内心感受未必如此。
“微笑型抑郁”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且这类人往往被抑郁“伤”得更重。
这类患者内心虽有抑郁的痛苦体验,但在公众场合大多数时候都面带微笑,给旁人送去快乐,然而其幽默和阳光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别人也很难察觉到他是在“强颜欢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闻名喜剧演员(卓别林、“憨豆”先生)被诊断为抑郁症后,公众都很错愕的原因了。
很多学生患者也是这样,明明已经有了自杀的想法,依然可以像平时一样正常的吃饭、上学、做作业、睡觉,最多也就任性一点、和父母拌嘴多一点。
青少年这种不典型抑郁更要重视,因为越是不典型,家长越轻易大意,而他们此时脑子很好用,行动力也正常,所以假如想自杀,是非常轻易成功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目前全球有3亿人饱受抑郁症的折磨。而在中国,约20%的人口存在抑郁症状,但仅有不足10%的患者得到正规治疗。
这与其对抑郁症的治疗存在一些误解相关,进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反复发作等。
其实,只要接受正规抗抑郁治疗,首次治疗的临床治愈率就接近35%,即使不能完全治愈,抑郁症患者也能通过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恢复正常的社交功能。
误区1
不需要吃药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各种方式。但其中,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需贯穿于治疗全过程。
而仅依赖心理治疗会贻误病情、加重症状,治疗效果也不持久。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误区2
药物副作用大
很多传统的三环类的药物确实存在睡眠增多、低血压、口干等多种副作用,但目前,精神科的很多药物都已更新换代,不仅疗效可靠,副作用也大为减轻。
药物相关的副作用,也不是每位患者用药后都会百分之百发生,而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的副作用是可控的,无须过分担心。
误区3
症状消失就停药
抑郁症复发风险很高,不坚持规范服药是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因为症状有所好转就随意减药或停药,要做好长期服药的预备。
一般情况下,抑郁症急性期治疗需要 6-8 周,巩固期治疗需要 4-6 个月;对于首次患抑郁症的患者,维持期治疗为一年左右;多次复发的患者则需要治疗更长时间,甚至终身用药。
误区4
短期就可治愈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似抽丝”,抑郁症发生、发展、好转都有个时间过程。
抗抑郁药进入人体后,起效时间至少需要2周,有些患者需要3周,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治疗抑郁症需要有耐心,药物起效也需要时间,频繁更换医生或药物均非良策。
参考文献:
1.周晓丽,林燕,郑国庆等.精神疾病治疗进展(二):抑郁症[J].医药导报,2017,36(10):1137-1142.
2.瞿伟,谷珊珊.抑郁症治疗研究新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1):1113-1117.
3.张萌.警惕抑郁症用药误区[J].人人健康,2018,(18):38-39.
4.胡菁.“憨豆先生”为啥也会抑郁?[J].家庭科学·新健康,2015,(8):49-49.
“没关系的,刚强一点”
“你应该开心一点”
这些话,都是在轻蔑抑郁症
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安慰
他们不要特别对待
正常的关心就够了
弱化抑郁症标签
真正接纳抑郁症群体
才是他们内心渴望的
来源:土味情话